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中国缓刑制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绪论 缓刑和缓刑制度第15-24页
 一、缓刑第15-20页
 二、缓刑制度第20-24页
第一章 世界缓刑制度概览第24-43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缓刑制度概况第24-28页
  一、英美缓刑制度的起源第24-25页
  二、英美现代缓刑制度的开端第25-27页
  三、英美现代缓刑制度的法律化第27页
  四、英美现代缓刑制度的实施状况第27-28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缓刑制度概况第28-30页
  一、法国的缓刑制度第28-29页
  二、德国的缓刑制度第29-30页
  三、日本的缓刑制度第30页
 第三节 俄罗斯的缓刑制度概况第30-37页
  一、十月革命之前的缓刑第30-31页
  二、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缓刑制度第31-35页
  三、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缓刑制度第35-37页
 第四节 中国的缓刑制度概况第37-43页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缓刑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第37-39页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大陆缓刑制度的发展第39-40页
  三、我国港澳台地区缓刑制度概况第40-43页
第二章 缓刑制度的正当性根据第43-59页
 第一节 缓刑制度的功能第43-47页
  一、缓刑制度与特殊预防的实现第44-45页
  二、缓刑制度与一般预防的实现第45-46页
  三、缓刑制度与正义的实现第46-47页
 第二节 缓刑制度符合刑事处遇的发展趋势第47-54页
  一、缓刑制度符合刑事处遇个别化的趋势第47-49页
  二、缓刑制度符合刑事处遇社会化的趋势第49-51页
  三、缓刑制度符合刑事处遇人道化的趋势第51-53页
  四、缓刑制度符合刑事处遇谦抑化的趋势第53-54页
 第三节 缓刑制度符合我国现行刑事政策第54-59页
  一、缓刑制度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第54-56页
  二、缓刑制度符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第56-57页
  三、缓刑制度符合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第57-59页
第三章 缓刑制度实施情况的动态考察第59-96页
 第一节 缓刑适用制度的实施情况第59-73页
  一、从横向看,地区间缓刑适用率不平衡,个别地区缓刑适用率较低第59-62页
  二、从纵向看,缓刑适用率呈总体上升趋势,但也有所波动第62-64页
  三、从适用对象看,相对比较宽泛,但个别类型比率较高第64-69页
  四、从适用程序看,宽严不等,繁简不一第69-73页
 第二节 缓刑执行制度的实施情况第73-86页
  一、司法机关间的配合不断加强,但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第73-75页
  二、考察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脱管现象仍然存在第75-77页
  三、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推进,但具体做法不够统一第77-86页
 第三节 缓刑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第86-92页
  一、缓刑制度实施效果的涵义第86页
  二、缓刑制度实施效果的分类第86-87页
  三、缓刑制度实施的法律效果第87-88页
  四、缓刑制度实施的社会效果第88-91页
  五、缓刑制度实施的政治效果第91-92页
  六、缓刑制度实施的经济效果第92页
 第四节 缓刑制度实施的制约因素第92-96页
  一、认识因素第93页
  二、规范因素第93-94页
  三、体制因素第94-95页
  四、保障因素第95-96页
第四章 缓刑适用制度的完善第96-121页
 第一节 缓刑适用实体法制度的完善第96-111页
  一、缓刑类型的完善第96-101页
  二、缓刑条件的完善第101-111页
 第二节 缓刑适用程序法制度的完善第111-121页
  一、审前程序中强制措施适用的完善第111-114页
  二、审查起诉程序中检察官酌定不起诉裁量权的完善第114-117页
  三、审判程序的完善第117-121页
第五章 缓刑执行制度的完善第121-138页
 第一节 缓刑执行实体法制度的完善第121-134页
  一、考察主体的完善第121-126页
  二、考察内容的完善第126-131页
  三、考察后果的完善第131-134页
 第二节 缓刑执行程序法制度的完善第134-138页
  一、缓刑执行程序的完善第134-135页
  二、缓刑撤销程序的完善第135-138页
第六章 缓刑效果评估制度的构建第138-161页
 第一节 构建缓刑效果评估制度的必要性第138-139页
  一、有助于缓刑制度的立法完善第138页
  二、有助于缓刑制度的准确适用第138-139页
  三、有助于缓刑制度的规范执行第139页
  四、有助于社会对缓刑制度的认同第139页
 第二节 缓刑效果评估的涵义第139-140页
  一、缓刑效果第139-140页
  二、缓刑效果评估第140页
 第三节 缓刑效果评估的基本原则第140-143页
  一、导向性原则第141页
  二、科学性原则第141-142页
  三、适时性原则第142-143页
  四、标准化原则第143页
  五、可操作性原则第143页
 第四节 缓刑效果评估标准的构建要素第143-158页
  一、缓刑个案效果评估标准的构成要素第144-157页
  二、缓刑整体效果评估标准的构成要素第157-158页
 第五节 缓刑效果评估制度组成第158-161页
  一、评估管理制度第158-159页
  二、信息制度第159页
  三、评估结果利用制度第159-161页
结论第161-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0页
后记第170-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赦免及其程序问题研究
下一篇:风险刑法理论的现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