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 教唆犯的性质 | 第12-17页 |
(一) 德、日关于教唆犯性质的学说 | 第12-14页 |
1.共犯从属性说 | 第12-14页 |
2.共犯独立性说 | 第14页 |
(二) 我国关于教唆犯性质的学说 | 第14-15页 |
(三) 本文立场 | 第15-17页 |
二、 教唆犯的处罚根据 | 第17-22页 |
(一) 德、日关于教唆犯处罚根据的学说 | 第17-20页 |
1.责任共犯说 | 第17-18页 |
2.违法共犯说 | 第18-19页 |
3.惹起说 | 第19-20页 |
(二) 我国关于教唆犯的处罚根据 | 第20页 |
(三) 未遂的教唆之可罚性纷争 | 第20-21页 |
(四) 本文见解 | 第21-22页 |
三、 教唆犯的成立要件 | 第22-31页 |
(一) 德、日刑法中教唆犯的成立要件 | 第23-27页 |
1.教唆犯的主观要件 | 第23-25页 |
2.教唆犯的客观要件 | 第25-27页 |
(二)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成立要件 | 第27-30页 |
1.教唆犯的主观要件 | 第27-28页 |
2.教唆犯的客观要件 | 第28-30页 |
(三) 评析与主张 | 第30-31页 |
四、 教唆犯的未完成形态 | 第31-41页 |
(一) 教唆犯的预备 | 第32-34页 |
1.德、日刑法中教唆犯的预备 | 第32页 |
2.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预备 | 第32-34页 |
(二) 教唆犯的未遂 | 第34-38页 |
1.德、日刑法中教唆犯的未遂 | 第34-36页 |
2.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未遂 | 第36-38页 |
(三) 教唆犯的中止 | 第38-41页 |
1.德、日刑法中教唆犯的中止 | 第38-39页 |
2.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中止 | 第39-41页 |
五、 教唆犯的处罚 | 第41-46页 |
(一) 德、日刑法对教唆犯的处罚规定简介 | 第41-42页 |
(二) 我国刑法对教唆犯的处罚规定解读及简评 | 第42-46页 |
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 第42-44页 |
2.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 第44页 |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