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非犯罪化概述 | 第13-18页 |
(一) 非犯罪化的概念 | 第13-15页 |
1. 狭义说的观点 | 第13页 |
2. 广义说的观点 | 第13-14页 |
3. 最广义说的观点 | 第14-15页 |
(二) 非犯罪化的发展历程 | 第15-18页 |
1. 非犯罪化在英美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2. 非犯罪化在欧陆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二、非犯罪化的合理性根据 | 第18-25页 |
(一) 自由主义 | 第19-20页 |
1. 自由主义的历史和理念 | 第19页 |
2. 自由主义理念与非犯罪化 | 第19-20页 |
(二) 刑法谦抑性 | 第20-22页 |
1. 刑法谦抑性的含义及其价值蕴含 | 第20-22页 |
2. 刑法谦抑性与非犯罪化 | 第22页 |
(三) 法益保护原则 | 第22-24页 |
1. 法益保护原则的含义及其合理性辨析 | 第22-23页 |
2. 法益保护原则与非犯罪化 | 第23-24页 |
(四) 犯罪相对性观念 | 第24-25页 |
1. 犯罪相对性的内涵及其体现 | 第24页 |
2. 犯罪相对性与非犯罪化 | 第24-25页 |
三、非犯罪化的标准 | 第25-30页 |
(一) 犯罪化的标准 | 第25-28页 |
1. 本质符合性 | 第25-26页 |
2. 现实可能性 | 第26-28页 |
(二) 非犯罪化的标准及其主要实施领域 | 第28-30页 |
1. 非犯罪化的标准(犯罪化标准的逆向思考) | 第28页 |
2. 非犯罪化的主要实施领域 | 第28-30页 |
四、非犯罪化在中国 | 第30-43页 |
(一) 我国刑事法中的非犯罪化思想 | 第30-32页 |
1. 非犯罪化思想在我国现行刑法及其修订过程中的体现 | 第30-31页 |
2. 非犯罪化思想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 | 第31-32页 |
3. 对我国刑事法中非犯罪化现状的评析 | 第32页 |
(二)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非犯罪化在我国可行性的争议 | 第32-36页 |
1. 关于非犯罪化是否应该成为我国刑事政策的方向问题的争议 | 第32-35页 |
2. 关于事实上的非犯罪化是否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问题的争议 | 第35-36页 |
(三) 我国实现非犯罪化的途径 | 第36-43页 |
1. 检视我国现行刑法中需要着重进行非犯罪化的罪行规定 | 第36-37页 |
2. 我国实现非犯罪化的路径选择 | 第37-38页 |
3. 目前我国司法机制中能够进行非犯罪化的途径及其完善 | 第38-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