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轴系、传动装置、并车装置论文--传动装置论文

船用齿轮齿面润滑与接触问题数值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19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目前我国齿轮润滑设计的常规方法介绍第13-14页
   ·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弹流润滑的研究第14-15页
     ·混合弹流润滑的研究第15-16页
     ·以齿轮为对象的润滑与接触问题研究第16-17页
     ·国内的相关研究第17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2章 齿轮润滑的机理及其失效的影响因素第19-24页
   ·齿轮润滑油的功效第19-20页
   ·齿面的润滑状态第20-21页
   ·船用齿轮的常见失效形式第21-22页
   ·导致齿面润滑失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2-23页
     ·润滑油属性的影响第22-23页
     ·粗糙度的影响第23页
     ·振动激励的影响第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实际问题的简化及物理模型的建立第24-31页
   ·齿面运动速度分析第24-27页
   ·线接触物理模型的建立第27-29页
   ·齿面粗糙度第29-30页
     ·船用齿轮的加工方式及精度第29页
     ·粗糙度的相关评定参数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齿轮润滑与接触问题的相关理论第31-49页
   ·等温无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的控制方程第31-35页
     ·Reynolds方程第31-32页
     ·油膜厚度方程第32-34页
     ·粘度方程第34页
     ·密度方程第34页
     ·载荷方程第34-35页
   ·等温无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的相关研究结果第35-36页
     ·基本特征第35页
     ·Moes公式第35-36页
   ·等温无限长线接触混合弹流润滑的中心膜厚第36-39页
     ·Johnson比例因子理论第36-38页
     ·中心油膜厚度解第38-39页
   ·相关的接触理论第39-42页
     ·Hertz接触理论第39-40页
     ·Greenwood-Tripp接触理论第40-41页
     ·Gelinek-Schippe接触理论第41-42页
   ·温度分析第42-46页
     ·能量方程第42页
     ·能量方程的化简第42-45页
     ·固体表面温度控制方程第45-46页
   ·齿面强度分析第46-47页
     ·齿面次表层应力第46-47页
     ·相关机械强度理论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润滑与接触问题相应的算法及程序设计第49-61页
   ·中心压力及油膜厚度的计算第49-51页
     ·二分法的基本思想第49页
     ·目标非线性方程的构造第49-50页
     ·二分法求解比例因子的具体算法过程第50-51页
   ·固体表面温度分布的计算第51-56页
     ·固体表面温度控制方程的线性离散化第51-54页
     ·雅可比迭代法的基本思想第54-55页
     ·雅可比迭代法求解表面温度分布的具体算法过程第55-56页
   ·接触区中心处润滑油膜温度平均值的计算第56-58页
     ·牛顿法的基本思想第56-57页
     ·牛顿法求解油膜温度平均值的具体算法过程第57-58页
   ·次表层应力分量的数值积分求解第58-60页
     ·复化辛普森法的基本思想第58-59页
     ·复化辛普森法计算次表层应力分量的具体算法过程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61-71页
   ·算例数值计算的结果第61-65页
   ·齿轮影响因素的对比讨论第65-70页
     ·不同齿面粗糙度的对比讨论第65-67页
     ·不同环境温度的对比讨论第67-68页
     ·不同载荷的对比讨论第68-69页
     ·不同转速的对比讨论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72页
   ·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由自攻钉、标准件和冷弯钢管组成的小刚架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船舶维修辅助决策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