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在高等师范院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网志概述 | 第13-16页 |
| ·定义 | 第13-14页 |
| ·发展历史 | 第14页 |
| ·功能特点 | 第14-16页 |
| ·高等师范院校德育工作现状 | 第16-20页 |
| ·德育工作简介 | 第16页 |
| ·学生德育水平现状 | 第16-17页 |
| ·高校德育工作开展不足分析 | 第17-19页 |
| ·师范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 ·论文创作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创作目的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21-22页 |
| ·理论与实践结合法 | 第22-23页 |
| 第2章 网志应用于高等师范院校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 ·后现代主义理论 | 第23-26页 |
| ·后现代主义简介 | 第23页 |
|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念 | 第23-24页 |
| ·网志教学与后现代主义综述 | 第24-25页 |
| ·后现代主义与大学德育综述 | 第25-26页 |
| ·学习理论综述 | 第26-29页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特点 | 第26页 |
|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含义、特点 | 第26-27页 |
| ·协作学习的含义、特点 | 第27页 |
|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点 | 第27-28页 |
| ·运用学习理论指导高等师范院校德育工作 | 第28-29页 |
| ·传播学理论 | 第29-31页 |
| ·简介 | 第29页 |
| ·从传播类型看网志的应用过程 | 第29-31页 |
| 第3章 在高等师范院校德育课程中应用网志教学 | 第31-40页 |
| ·网志应用于高等师范院校德育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 ·网志应用于高等师范院校德育课程必要性分析 | 第32-34页 |
| ·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需要 | 第32-33页 |
| ·适应新时期青年学生身心特点的需要 | 第33页 |
| ·提高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水平的需要 | 第33-34页 |
|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网志的原则 | 第34-36页 |
| ·体现知识性和专业性 | 第34页 |
| ·贯彻时效性和现实性 | 第34-35页 |
| ·极富创新性和个性化 | 第35页 |
|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性 | 第35-36页 |
| ·网志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作用 | 第36-40页 |
| ·网志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 | 第36-37页 |
| ·网志对学生的作用 | 第37-38页 |
| ·网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的作用 | 第38-40页 |
| 第4章 高等师范院校日常德育工作网志的设计与分析 | 第40-54页 |
| ·总体设计 | 第40-41页 |
| ·德育工作网志设计目标 | 第40页 |
| ·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 ·设计流程 | 第41-43页 |
| ·大学生德育需求分析 | 第41-42页 |
| ·德育工作网志整体风格的定位 | 第42页 |
| ·资源设计 | 第42页 |
| ·评价体系设计 | 第42-43页 |
| ·网志内容 | 第43-47页 |
| ·党的基本理论知识 | 第43-44页 |
| ·时政要闻 | 第44页 |
| ·心理疏导内容 | 第44-45页 |
| ·大学生就业 | 第45-46页 |
| ·个人感悟 | 第46-47页 |
| ·友情链接 | 第47页 |
| ·网志架构设计 | 第47-51页 |
| ·网志创建模式 | 第47-48页 |
| ·网志模块 | 第48-51页 |
| ·网志艺术设计 | 第51-54页 |
| ·色彩的使用 | 第51页 |
| ·区域构图艺术 | 第51-52页 |
| ·文字设计 | 第52页 |
| ·互动模块的设计 | 第52-53页 |
| ·多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 第53-54页 |
| 第5章 高等师范院校德育工作网志的实践与分析 | 第54-76页 |
| ·学校、学院网志的构建 | 第54-55页 |
| ·学校、学院德育工作网志特点 | 第54页 |
| ·网志站点的架设模式 | 第54-55页 |
| ·开发工具软件 | 第55页 |
| ·辅导员、班级网志的构建 | 第55-65页 |
| ·辅导员、班级网志特点 | 第55-56页 |
| ·网志站点的架设模式 | 第56-57页 |
| ·不同网志托管平台分析 | 第57-58页 |
| ·网志创建过程 | 第58-65页 |
| ·其他学生群体的网志构建 | 第65-70页 |
| ·社团网志建设 | 第65-68页 |
| ·学生会网志建设 | 第68-69页 |
| ·宿舍网志建设 | 第69-70页 |
| ·运行维护 | 第70-72页 |
| ·专题网志专人负责 | 第70页 |
| ·建立专业网志工作队伍 | 第70页 |
| ·建立考核体系 | 第70-71页 |
| ·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 | 第71页 |
| ·形成长效机制 | 第71-72页 |
| ·实践效果分析 | 第72-74页 |
| ·丰富了德育实践内容 | 第72-73页 |
| ·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 第73页 |
| ·加深了师生的交流 | 第73-74页 |
| ·实践研究的不足及完善分析 | 第74-76页 |
| ·研究不足分析 | 第74页 |
| ·今后所需完善 | 第74-76页 |
| 结束语 | 第76-78页 |
| 注释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论文作者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