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引言 | 第5-13页 |
(一) 写作缘起及意义 | 第5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5-11页 |
(三) 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 | 第11-13页 |
一、 青岛乡村建设运动之背景 | 第13-22页 |
(一) 关于"乡村建设"的阐释 | 第13-14页 |
(二) 青岛乡村建设运动开展之时代背景 | 第14-22页 |
二、 青岛乡村建设运动之准备 | 第22-46页 |
(一) 青岛乡建前之概况 | 第22-34页 |
(二) 青岛乡村建设之主持者——沈鸿烈 | 第34-37页 |
(三) 青岛乡村建设之组织机构——乡区建设办事处 | 第37-46页 |
三、 青岛乡村建设运动之教育建设 | 第46-74页 |
(一) 教育建设之准备 | 第46-52页 |
(二) 乡区之学校教育建设 | 第52-64页 |
(三) 乡区之社会教育建设 | 第64-71页 |
(四) 教育建设之特征——"教训合一" | 第71-74页 |
四、 青岛乡村建设运动之政府主导性 | 第74-83页 |
(一) 乡区建设办事处由青岛市政府组织成立 | 第74-76页 |
(二) 乡区建设办事处的人员组成由青岛市政府指定 | 第76-78页 |
(三) 乡区建设办事处的工作内容由青岛市政府安排 | 第78-80页 |
(四) 乡区建设办事处工作受青岛市政府监督,经费由市政府直接拨发 | 第80-83页 |
结语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