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箱梁的受力特点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剪力滞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混凝土结构徐变效应的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 | 第18-23页 |
·比拟杆法的应用 | 第23-2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箱梁开裂前短期受力性能的比拟杆分析 | 第25-44页 |
·比拟杆的求解思路 | 第25-34页 |
·基本假定 | 第25页 |
·加劲杆面积的确定 | 第25-29页 |
·比拟杆的基本微分方程组 | 第29-31页 |
·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 | 第31-32页 |
·微分方程的求解 | 第32-34页 |
·三杆比拟法的求解 | 第34-38页 |
·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 第34-35页 |
·边界条件的处理和求解 | 第35-38页 |
·多杆比拟法的求解 | 第38-39页 |
·ANSYS 计算模型 | 第39-40页 |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 | 第39-40页 |
·单元的选取 | 第40页 |
·基本算例 | 第40-43页 |
·基本计算模型 | 第40-41页 |
·分析工况 | 第41-42页 |
·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开裂后短期受力性能的比拟杆分析 | 第44-58页 |
·箱梁试验 | 第44-48页 |
·模型概况 | 第44-46页 |
·跨中截面测点布置 | 第46页 |
·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程序 | 第46-47页 |
·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开裂后状态分析 | 第48-51页 |
·钢筋混凝土受力全过程分析 | 第48-49页 |
·开裂弯矩的计算 | 第49-50页 |
·裂缝宽度计算 | 第50-51页 |
·箱梁开裂后的应力计算 | 第51-55页 |
·基本步骤 | 第51-52页 |
·箱梁开裂后受压区高度计算 | 第52-53页 |
·比拟杆对开裂箱梁的求解 | 第53-55页 |
·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混凝土箱梁长期受力性能的比拟杆分析 | 第58-78页 |
·箱梁长期受力模型试验 | 第58-64页 |
·试验概况 | 第58-60页 |
·混凝土徐变系数测试值 | 第60-61页 |
·顶板混凝土表面应变值 | 第61-62页 |
·长期挠曲变形测试结果 | 第62-63页 |
·裂缝开展情况测试结果 | 第63-64页 |
·徐变分析 | 第64-72页 |
·徐变系数 | 第64-68页 |
·按龄期调整的有效弹模法 | 第68-69页 |
·截面换算面积 | 第69页 |
·挠度计算 | 第69-70页 |
·比拟杆徐变效应分析 | 第70-72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2-76页 |
·未开裂箱梁计算 | 第72-74页 |
·开裂箱梁计算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