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时的意象转换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第1章 意象内涵辨析 | 第17-33页 |
·中国意象理论的沿革 | 第17-20页 |
·西方意象理论简介 | 第20-22页 |
·意象概念界定 | 第22-28页 |
·意象对于诗歌翻译的重要性 | 第28-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2章 从格式塔心理学整体性原则探意象转换 | 第33-60页 |
·意象的本质是诗人心理世界的符号化投射 | 第33-35页 |
·诗歌翻译中意象转换的原则 | 第35-39页 |
·意象的转换是译者与诗人的心灵互动 | 第39-47页 |
·译例分析 | 第4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3章 从格式塔心理学闭合性原则探意象转换 | 第60-81页 |
·格式塔心理学闭合性原则和译者的“完形”处理 | 第60-62页 |
·译者的“完形”倾向和诗歌翻译 | 第62-67页 |
·译者“完形”的“度” | 第67-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诗歌翻译中意象转换的类型分析 | 第81-100页 |
·“象”似“意”达 | 第81-88页 |
·“象”异“意”似 | 第88-92页 |
·“象”似“意”异 | 第92-95页 |
·“象”异“意”异 | 第95-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5章 意象转换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 第100-122页 |
·先例现象与文化信息的流失 | 第100-108页 |
·意象的部分外在形式难以保留 | 第108-116页 |
·诗人风格不易再现 | 第116-122页 |
小结 | 第122-123页 |
结语 | 第123-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