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奶牛不孕症概述 | 第12-16页 |
·奶牛不孕症的原因 | 第12-14页 |
·奶牛不孕症的危害 | 第14-15页 |
·奶牛不孕症的防治 | 第15-16页 |
·不孕奶牛催乳技术 | 第16-18页 |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成分 | 第17页 |
·不孕奶牛的选择条件 | 第17页 |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使用方法 | 第17页 |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效果 | 第17页 |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 第17-18页 |
·应用“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 第18页 |
·黄体酮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黄体酮的理化性质 | 第19页 |
·黄体酮的生理功能 | 第19-20页 |
·黄体酮在临床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血液和乳汁中黄体酮的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兽药残留概述 | 第22-26页 |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 第23页 |
·兽药残留的危害 | 第23-24页 |
·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 第26-39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试验仪器 | 第26页 |
·试剂及药品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检测项目 | 第26-28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黄体酮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28页 |
·黄体酮的液相色谱图 | 第28-29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0页 |
·精密度试验结果 | 第30页 |
·回收率试验结果 | 第30页 |
·黄体酮含量测定 | 第30页 |
·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30-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含量测定方法中流动相的确定 | 第34页 |
·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 | 第34-35页 |
·有效期的确定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9页 |
第三章 黄体酮在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39-45页 |
·试验材料 | 第39-4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试验动物 | 第39页 |
·试验药品与试剂 | 第39-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给药方法 | 第40页 |
·血样采集及处理方法 | 第40页 |
·血清样品的测定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黄体酮RIA 反应剂量曲线的制作结果 | 第41页 |
·奶牛血清中黄体酮质量浓度的测定结果 | 第41-43页 |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试验动物的处理 | 第43-44页 |
·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44页 |
·黄体酮在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黄体酮在牛奶中残留的研究 | 第45-51页 |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5页 |
·试验动物 | 第45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45-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给药与奶样采集 | 第46页 |
·奶样中黄体酮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奶牛弃奶期的确定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黄体酮 RIA 反应剂量曲线的制作结果 | 第47页 |
·不孕奶牛催奶成功后所泌乳汁中黄体酮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47-49页 |
·黄体酮弃奶期的确定 | 第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奶样的处理 | 第49页 |
·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49-50页 |
·奶样测定结果 | 第50页 |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休药期的确定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