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1 绪论 | 第13-31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4-27页 |
| ·流变力学试验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流变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 ·时变参数及非定常模型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8页 |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30-31页 |
| 2 五联单轴流变仪的研制 | 第31-53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五联单轴流变仪的组成和设计依据 | 第32-35页 |
| ·五联单轴流变仪的组成 | 第32-33页 |
| ·五联单轴流变仪的设计依据 | 第33-35页 |
| ·五联单轴流变仪的工作原理 | 第35页 |
| ·主体的研制 | 第35-43页 |
| ·主体的结构尺寸设计 | 第35-36页 |
| ·主要构件的安全计算 | 第36-43页 |
| ·轴向加载系统的研制 | 第43-45页 |
| ·轴向加载系统的工作方式 | 第43-44页 |
| ·轴向加载系统的特点 | 第44-45页 |
| ·测控系统的研制 | 第45-50页 |
| ·测量装置 | 第45-46页 |
| ·微机控制系统 | 第46-50页 |
| ·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3 泥岩瞬时强度试验研究 | 第53-81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试件制备 | 第53-55页 |
| ·岩样采集 | 第53-54页 |
| ·试件加工 | 第54-55页 |
| ·试验设备 | 第55页 |
| ·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5-57页 |
| ·试验方案 | 第55-56页 |
| ·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 ·泥岩破坏规律分析 | 第57-69页 |
| ·泥岩全应力-应变曲线特点 | 第57-63页 |
| ·泥岩变形特征 | 第63-66页 |
| ·泥岩的强度特征 | 第66-68页 |
| ·泥岩破坏面特征 | 第68-69页 |
| ·岩石长期强度的确定方法探讨 | 第69-71页 |
| ·单试件法测岩石强度参数 | 第71-78页 |
| ·单试件法测岩石强度参数原理 | 第71-74页 |
| ·试验步骤 | 第74-75页 |
| ·修正的单试件法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 4 泥岩蠕变试验研究 | 第81-111页 |
| ·引言 | 第81页 |
| ·岩石蠕变损伤阀值的讨论 | 第81-83页 |
| ·岩石蠕变过程力学机理分析 | 第83-89页 |
| ·岩石蠕变过程细观力学分析 | 第84-87页 |
| ·岩石蠕变过程宏观力学分析 | 第87-89页 |
| ·泥岩单轴蠕变试验研究 | 第89-102页 |
| ·试验方法 | 第89页 |
| ·泥岩蠕变变形特性 | 第89-95页 |
| ·力学参数的弱化规律研究 | 第95-102页 |
| ·泥岩三轴蠕变试验研究 | 第102-109页 |
| ·试验方法 | 第102-103页 |
| ·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3-107页 |
| ·力学参数的弱化规律 | 第107-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 5 非定常流变本构模型研究 | 第111-129页 |
| ·引言 | 第111页 |
| ·泥岩时效强度准则研究 | 第111-114页 |
| ·岩石常用强度准则 | 第111-113页 |
| ·建立岩石时效强度准则 | 第113-114页 |
| ·一维非定常流变模型 | 第114-124页 |
| ·一维流变模型 | 第114-120页 |
| ·一维非定常流变模型 | 第120-121页 |
| ·定常、非定常一维流变模型对比分析 | 第121-124页 |
| ·三维非定常流变模型 | 第124-128页 |
| ·一维流变本构方程的微分通式 | 第124-125页 |
| ·三维非定常流变流变模型 | 第125-1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 6 三维非定常流变本构模型在ABAQUS中的二次开发 | 第129-149页 |
| ·引言 | 第129页 |
| ·本文涉及到的ABAQUS功能简介 | 第129-133页 |
| ·蠕变材料属性 | 第130页 |
| ·Drucker-Prager蠕变模型 | 第130-132页 |
| ·蠕变分析步 | 第132-133页 |
| ·ABAQUS的二次开发过程 | 第133-144页 |
| ·ABAQUS子程序配置和调用 | 第134-136页 |
| ·CREEP子程序 | 第136-139页 |
| ·USDFLD子程序 | 第139-143页 |
| ·数值模拟中的收敛性问题 | 第143-144页 |
| ·程序验证 | 第144-148页 |
| ·计算模型和参数 | 第144-145页 |
| ·三轴蠕变试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45-1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 7 全文结论及展望 | 第149-151页 |
| ·论文研究主要结论 | 第149-150页 |
| ·论文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50-1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1-159页 |
| 附录 A | 第159-161页 |
| 索引 | 第161-163页 |
| 作者简历 | 第163-16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