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关键性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38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9页 |
·大跨屋盖结构抗风设计方法 | 第19-29页 |
·大跨屋盖表面风荷载 | 第21-24页 |
·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 | 第24-27页 |
·大跨屋盖结构等效静力风荷载 | 第27-29页 |
·大跨屋盖结构抗风设计关键性问题 | 第29-35页 |
·主要参振模态的选取 | 第30-32页 |
·模态之间的耦合效应 | 第32-34页 |
·静力风荷载多目标等效 | 第34-3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成果 | 第35-38页 |
2 大跨屋盖风振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分析方法探讨 | 第38-87页 |
·工程背景 | 第39-48页 |
·国家体育场封闭屋盖结构 | 第39-44页 |
·奥运网球中心悬挑屋盖结构 | 第44-48页 |
·风致动力响应 | 第48-71页 |
·风荷载时程数据处理 | 第48-50页 |
·风振响应分析方法探讨 | 第50-60页 |
·典型屋盖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 第60-69页 |
·不同风振响应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 第69-71页 |
·等效静力风荷载 | 第71-85页 |
·等效静力风荷载分析方法探讨 | 第71-77页 |
·典型屋盖形式等效静力风荷载分析 | 第77-83页 |
·不同等效静力风荷载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 第83-85页 |
·小结 | 第85-87页 |
3 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主要参振模态的选取 | 第87-110页 |
·模态选取的基本思路 | 第87-90页 |
·大跨屋盖模态响应贡献特点 | 第87-89页 |
·模态响应贡献影响因素分析 | 第89-90页 |
·主要参振模态的选取 | 第90-96页 |
·基本假定 | 第90页 |
·高阶模态与风荷载相关性分析 | 第90-92页 |
·模态方差矩阵简化分析 | 第92-95页 |
·模态参与系数 | 第95-96页 |
·主要参振模态选取步骤 | 第96页 |
·典型封闭式屋盖参振模态分析 | 第96-103页 |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97-98页 |
·主要参振模态分析 | 第98-102页 |
·风振响应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2-103页 |
·典型悬挑式屋盖参振模态分析 | 第103-108页 |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103-105页 |
·主要参振模态分析 | 第105-107页 |
·风振响应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7-108页 |
·小结 | 第108-110页 |
4 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模态耦合效应 | 第110-134页 |
·模态耦合项分析 | 第110-113页 |
·模态耦合效应判别 | 第113-121页 |
·背景分量模态耦合效应 | 第113-115页 |
·共振分量模态耦合效应 | 第115-121页 |
·典型封闭屋盖模态耦合效应分析 | 第121-127页 |
·耦合主导模态选取 | 第121-123页 |
·模态响应组合结果分析 | 第123-127页 |
·典型悬挑屋盖模态耦合效应分析 | 第127-132页 |
·耦合主导模态选取 | 第127-129页 |
·模态响应组合结果分析 | 第129-132页 |
·小结 | 第132-134页 |
5 大跨屋盖结构背景响应等效静力风荷载分布估计 | 第134-148页 |
·思想方法的提出 | 第134-136页 |
·基于应变能等效的背景响应等效静力风荷载 | 第136-138页 |
·等效静力风荷载下结构应变能计算 | 第138-139页 |
·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不足 | 第139-140页 |
·典型屋盖结构背景响应等效静力风荷载分析 | 第140-145页 |
·国家体育场封闭屋盖背景响应等效静力风荷载分析 | 第140-142页 |
·网球中心悬挑屋盖背景响应等效静力风荷载分析 | 第142-145页 |
·小结 | 第145-14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2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48-149页 |
·本文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49-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0页 |
致谢 | 第160-16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62-164页 |
作者简历 | 第164-1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