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违约金调整的基本理论 | 第8-19页 |
·违约金的性质和功能 | 第8-13页 |
·违约金的性质 | 第8-11页 |
·违约金的功能 | 第11-13页 |
·违约金调整的法理基础 | 第13-17页 |
·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原则 | 第13-14页 |
·诚实信用原则 | 第14页 |
·公平原则 | 第14-16页 |
·平衡各方利益原则 | 第16-17页 |
·违约金调整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违约金调整的实体问题 | 第19-29页 |
·违约金调整的适用条件 | 第19-20页 |
·存在有效违约金条款 | 第19页 |
·存在违约行为 | 第19-20页 |
·违约金“过分高于”或者“低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 第20页 |
·当事人提出申请 | 第20页 |
·违约金调整的基础和参考因素 | 第20-26页 |
·违约金调整的基础 | 第20-23页 |
·违约金调整的参考因素 | 第23-26页 |
·违约金数额的调整 | 第26-29页 |
·违约金数额的增加 | 第26-27页 |
·违约金数额的减少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违约金调整的程序性问题 | 第29-36页 |
·违约金调整的提出 | 第29-31页 |
·违约金的提出只能由当事人提出 | 第29-30页 |
·违约金调整的提出方式 | 第30页 |
·违约金调整提出的时间 | 第30-31页 |
·违约金调整的主体 | 第31页 |
·违约金调整的诉讼时效 | 第31-33页 |
·违约金调整的举证责任 | 第33-36页 |
·违约金数额增加的举证责任 | 第33页 |
·违约金数额减少的举证责任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我国违约金制度的完善 | 第36-39页 |
·违约金制度的缺陷 | 第36页 |
·完善违约金制度的建议 | 第36-39页 |
·明确损失的范围 | 第37页 |
·明确违约金调整的举证责任 | 第37-38页 |
·明确当事人请求违约金调整的期限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