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 | 第12-14页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12-13页 |
·水资源污染现状 | 第13页 |
·微污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 第13-14页 |
·饮用水水质标准 | 第14页 |
·水处理技术 | 第14-17页 |
·常规水处理技术的局限 | 第14-15页 |
·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 | 第15-17页 |
·单独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臭氧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7-18页 |
·臭氧化水处理技术 | 第18-19页 |
·催化臭氧化技术及应用 | 第19-26页 |
·均相催化臭氧化技术及应用 | 第19-20页 |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技术及应用 | 第20-25页 |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机理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6-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试验内容及分析方法 | 第28-35页 |
·试验方案 | 第28-30页 |
·试验装置 | 第28页 |
·试验药品 | 第28-29页 |
·试验仪器 | 第29-30页 |
·试验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臭氧浓度的测定 | 第30页 |
·苯酚浓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草酸浓度的测定 | 第31页 |
·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 | 第31页 |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31-33页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31-32页 |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32-33页 |
·苯酚及草酸的降解试验 | 第33-34页 |
·吸附试验 | 第33页 |
·催化臭氧化试验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催化剂的表征及非均相催化臭氧化降解研究 | 第35-47页 |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XRD 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SEM 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BET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AAS 结果分析 | 第39页 |
·活性炭及催化剂对苯酚和草酸的吸附 | 第39-40页 |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对苯酚和草酸的降解性能 | 第40-45页 |
·O_3/Cu/AC 和O_3/Ni/AC 对苯酚和草酸降解的影响 | 第40-42页 |
·催化剂用量对苯酚和草酸降解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初始pH 值下苯酚和草酸降解的影响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降解苯酚和草酸的机理研究 | 第47-60页 |
·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对催化臭氧化的影响 | 第47-51页 |
·叔丁醇对催化臭氧化降解苯酚和草酸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叔丁醇浓度对催化臭氧化降解苯酚和草酸的影响 | 第49-51页 |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对比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51-55页 |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对比机理研究 | 第55-56页 |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过程pH 值变化 | 第56-57页 |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过程金属离子浓度变化 | 第57-58页 |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中催化剂循环使用效果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