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利用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处理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处理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创新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文章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建筑垃圾理论研究 | 第20-32页 |
·建筑垃圾的定义 | 第20-21页 |
·建筑垃圾的组成 | 第21-23页 |
·建筑施工垃圾 | 第21页 |
·建筑装修垃圾 | 第21-22页 |
·建筑拆除垃圾 | 第22-23页 |
·建筑垃圾的特点 | 第23页 |
·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性 | 第23-25页 |
·建筑垃圾管理的政策措施 | 第25-27页 |
·技术政策 | 第25-26页 |
·经济政策 | 第26-27页 |
·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法规体系 | 第27-31页 |
·美国的法规体系 | 第27-28页 |
·日本的法规体系 | 第28-29页 |
·我国的法规体系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建筑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 | 第32-52页 |
·建筑垃圾产生量的不同观点 | 第32-34页 |
·建筑垃圾产量的计算方法 | 第34-40页 |
·建筑施工垃圾的计算 | 第34-35页 |
·旧建筑拆除垃圾的计算 | 第35-37页 |
·装修垃圾的估算 | 第37页 |
·对广州建筑垃圾产量的估算 | 第37-39页 |
·估算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影响建筑垃圾产量的指标因素 | 第40-42页 |
·建筑垃圾产量回归分析 | 第42-51页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 | 第42-45页 |
·建筑垃圾产生量的回归分析 | 第45-48页 |
·未来建筑垃圾产量预测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建筑垃圾的处理过程 | 第52-69页 |
·建筑垃圾预处理 | 第52-57页 |
·建筑垃圾的粗分 | 第52-53页 |
·建筑垃圾的破碎 | 第53-54页 |
·建筑垃圾的分选 | 第54-57页 |
·建筑垃圾预处理系统工艺 | 第57-61页 |
·俄罗斯的工艺 | 第58页 |
·我国的工艺 | 第58-60页 |
·改进的工艺 | 第60-61页 |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 第61-66页 |
·旧木材、木屑的再利用 | 第62页 |
·旧砖、瓦的再利用 | 第62-63页 |
·旧沥青的再利用 | 第63页 |
·旧混凝土的再利用 | 第63-65页 |
·建筑垃圾混合使用 | 第65页 |
·建筑垃圾的填埋处理 | 第65-66页 |
·建筑垃圾处理的经济性分析 | 第66-68页 |
·生产轻质砌块的经济性 | 第66-67页 |
·生产再生骨料的经济性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调查及建议 | 第69-81页 |
·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调查 | 第69-70页 |
·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困难 | 第70-72页 |
·建筑垃圾处理的产业链模式 | 第72-74页 |
·产业链理论 | 第72页 |
·建筑垃圾产业链模型 | 第72-73页 |
·产业链模型分析 | 第73-74页 |
·产业链可行性分析 | 第74页 |
·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 第74-76页 |
·源头产生阶段的管理 | 第75页 |
·收集运输阶段的管理 | 第75-76页 |
·回收利用阶段的管理 | 第76页 |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建议 | 第76-80页 |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76-77页 |
·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 | 第77-78页 |
·引入特许经营模式 | 第78页 |
·遏制城市大拆大建 | 第78-79页 |
·健全使用标准和规范 | 第79页 |
·政策导向与公众参与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81-83页 |
1、结论 | 第81-82页 |
2、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