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船用起重机相关动态 | 第11-13页 |
·国外船用起重机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船用起重机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外金属结构疲劳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3-15页 |
·国外金属结构疲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金属结构疲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疲劳理论 | 第17-27页 |
·疲劳概述 | 第17-19页 |
·疲劳定义 | 第17页 |
·疲劳分类 | 第17-18页 |
·疲劳寿命 | 第18-19页 |
·应力疲劳理论 | 第19-21页 |
·S-N曲线基本概念 | 第19页 |
·S-N曲线形状及特性 | 第19-20页 |
·S-N曲线数学表达式 | 第20-21页 |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21-23页 |
·概述 | 第21-22页 |
·线性累积损伤 | 第22页 |
·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 | 第22-23页 |
·影响结构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 | 第23-26页 |
·应力集中的影响 | 第23-24页 |
·尺寸影响 | 第24页 |
·表面加工状况的影响 | 第24-25页 |
·其它因素影响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300t起重船起重机金属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27-50页 |
·MSC.Patran与MSC.Nastran概述 | 第27-32页 |
·MSC.Patran与MSC.Nastran简介 | 第27-28页 |
·MSC.Patran建模与MSC.Nastran分析流程介绍 | 第28-30页 |
·MSC.Patran常用单元 | 第30-31页 |
·有限元分析单位制 | 第31-32页 |
·有限元分析数学基础 | 第32-35页 |
·平衡方程 | 第32-33页 |
·几何方程-应变-位移关系 | 第33页 |
·物理方程-应力-应变关系 | 第33-34页 |
·力的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几何边界条件 | 第35页 |
·300t起重船起重机结构模型建立 | 第35-38页 |
·300t起重船起重机结构及简介 | 第35-37页 |
·300t起重船起重机结构模型 | 第37-38页 |
·300t起重船起重机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38-49页 |
·300t起重船起重机工况分析 | 第38-42页 |
·300t起重船起重机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2-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300t起重船起重机结构模态分析 | 第50-63页 |
·概述 | 第50-51页 |
·模态简介 | 第50页 |
·起重机结构模态分析 | 第50-51页 |
·模态分析理论及数学基础 | 第51-54页 |
·两自由度无阻尼振动系统 | 第51-52页 |
·多自由度无阻尼振动系统 | 第52-54页 |
·基于MSC.Nastran的结构模态分析流程 | 第54页 |
·300t起重船起重机金属结构模态分析 | 第54-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300t起重船起重机金属结构寿命分析 | 第63-76页 |
·疲劳分析软件MSC.Fatigue简介 | 第63页 |
·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中疲劳研究 | 第63-66页 |
·变幅对称循环应力作用下结构件的疲劳损伤理论 | 第64-65页 |
·结构件的工作级别及疲劳许用应力 | 第65-66页 |
·起重机工作级别分级与结构件工作级别分级的关系 | 第66页 |
·300t起重船起重机寿命分析 | 第66-75页 |
·材料疲劳属性 | 第67-70页 |
·载荷信息 | 第70-72页 |
·疲劳寿命分析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在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