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2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4-19页 |
1.1 胃癌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1.2 症状群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消化道症状群的研究 | 第17-18页 |
1.4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 第18-19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3 操作性定义 | 第20-21页 |
3.1 胃癌辅助化疗患者 | 第20页 |
3.2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 第20页 |
3.3 消化道症状群 | 第20页 |
3.4 急性期恶心、呕吐 | 第20页 |
3.5 延迟期恶心、呕吐 | 第20-21页 |
4 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4.1 知信行理论 | 第21页 |
4.2 应激理论 | 第21-22页 |
5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23-33页 |
1 研究类型 | 第23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2.1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2.2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2.3 退出标准 | 第23-24页 |
3 样本量计算 | 第24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4.1 对照组 | 第24页 |
4.2 干预组 | 第24-29页 |
5 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5.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第29页 |
5.2 卡氏功能量表 | 第29页 |
5.3 疾病知识问卷 | 第29页 |
5.4 MASCC止吐评价工具 | 第29-30页 |
5.5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 第30页 |
6 资料收集 | 第30-31页 |
7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8 伦理原则 | 第31页 |
9 质量控制 | 第31-33页 |
9.1 研究设计阶段 | 第31页 |
9.2 实施阶段 | 第31-32页 |
9.3 数据处理阶段 | 第32-33页 |
结果 | 第33-44页 |
1 研究对象情况 | 第33页 |
2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第33-37页 |
2.1 胃癌辅助化疗患者人口学资料 | 第33-34页 |
2.2 胃癌辅助化疗患者临床资料 | 第34-35页 |
2.3 两组患者KPS得分比较 | 第35页 |
2.4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得分比较 | 第35-36页 |
2.5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 | 第36页 |
2.6 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 | 第36-37页 |
3 干预后两组的对比情况 | 第37-44页 |
3.1 第三次化疗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 第37页 |
3.2 第六次化疗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 第37页 |
3.3 三次化疗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得分组内比较 | 第37-38页 |
3.4 三次化疗干预组疾病相关知识得分组内比较 | 第38页 |
3.5 第三次化疗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 第38-39页 |
3.6 第六次化疗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 第39-40页 |
3.7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广义估计方程 | 第40-41页 |
3.8 两组患者恶心严重程度、呕吐频次的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 第41页 |
3.9 两组患者模型拟合效果检验 | 第41-42页 |
3.10 三次化疗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群存在情况比较 | 第42-43页 |
3.11 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对比情况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50页 |
1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对比结果 | 第44页 |
2 技能训练对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3 技能训练对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广义估计方程 | 第45-46页 |
4 技能训练对恶心严重程度、呕吐发生次数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 第46-47页 |
5 技能训练对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影响 | 第47页 |
6 支持性交流对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综述 | 第58-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