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商品过度包装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3-14页
2 商品过度包装的界定与表现形式及分类第14-16页
    2.1 商品过度包装的界定第14-15页
    2.2 商品过度包装的表现形式及分类第15-16页
3 商品过度包装的根源分析第16-20页
    3.1 市场分析第16-18页
        3.1.1 供求因素第16页
        3.1.2 外部性因素第16-17页
        3.1.3 信息不对称因素第17-18页
    3.2 文化因素分析第18页
    3.3 监管立法欠缺与政府失灵第18-19页
    3.4 社会责任缺失第19-20页
4 商品过度包装监管的必要性分析第20-24页
    4.1 商品过度包装监管的理论依据第20-22页
        4.1.1 循环经济理论第20-21页
        4.1.2 环境伦理理论第21页
        4.1.3 社会责任理论第21-22页
    4.2 商品过度包装监管的现实依据第22-24页
        4.2.1 商品过度包装的现状第22页
        4.2.2 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第22-24页
5 我国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管立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24-29页
    5.1 我国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管立法现状第24-25页
        5.1.1 商品过度包装监管立法状况概述第24-25页
        5.1.2 商品过度包装监管强制性标准第25页
    5.2 我国商品过度包装监管立法存在的问题第25-29页
        5.2.1 缺乏明晰的立法指导思想和相关理念第26页
        5.2.2 过度包装监管的专门法律不足第26页
        5.2.3 法律责任模糊第26-27页
        5.2.4 消费者民事权利救济不足第27页
        5.2.5 监管主体授权不明、职权划分不清晰第27-29页
6 域外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管法律制度第29-33页
    6.1 域外商品过度包装监管的立法与立法指导思想第29页
    6.2 域外对商品过度包装的定性第29-30页
    6.3 域外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定标准第30页
    6.4 域外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管主体与职责及权限第30-31页
    6.5 域外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管具体措施和方法第31页
    6.6 域外商品过度包装法律责任第31-33页
7 完善我国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管法律制度第33-43页
    7.1 建立健全商品过度包装监管的法律法规第33-34页
        7.1.1 综合立法第33页
        7.1.2 专门立法第33-34页
    7.2 坚持适度包装的原则第34页
    7.3 确定监管主体与职责及权限第34-36页
        7.3.1 以政府行政执法监管为主第34-35页
        7.3.2 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第35页
        7.3.3 加强社会监管第35-36页
    7.4 完善具体的监管措施第36-41页
        7.4.1 确定商品过度包装的判断标准第36页
        7.4.2 完善生产者的延伸责任第36-38页
        7.4.3 加强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第38-39页
        7.4.4 征收过度包装税第39-40页
        7.4.5 设立抵押金制度第40页
        7.4.6 建立健全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体系第40-41页
    7.5 监督和公示第41页
    7.6 确定法律责任类型第41-42页
    7.7 建立公益诉讼程序第42-43页
    7.8 建立反不正当竞争程序第43页
8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事速裁程序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