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2 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2.1 关于逆向技术溢出研究度量变量的选取 | 第17-18页 |
2.2 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 | 第18-20页 |
2.3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 第20-25页 |
2.3.1 OFDI逆向技术溢出机理 | 第20-21页 |
2.3.2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性 | 第21-23页 |
2.3.3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5-26页 |
3 长三角地区OFDI发展现状及分析 | 第26-32页 |
3.1 长三角地区OFDI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3.1.1 长三角地区OFDI规模 | 第26-28页 |
3.1.2 长三角地区OFDI主体结构 | 第28页 |
3.1.3 长三角地区OFDI区域分布 | 第28-30页 |
3.1.4 长三角地区OFDI投资形式 | 第30页 |
3.2 长三角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4 OFDI逆向技术溢出理论基础 | 第32-38页 |
4.1 发展中国家OFDI决定理论概述 | 第32-33页 |
4.1.1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第32页 |
4.1.2 小规模技术理论 | 第32-33页 |
4.1.3 技术地方化理论 | 第33页 |
4.1.4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理论 | 第33页 |
4.2 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内在机制 | 第33-35页 |
4.2.1 技术获取阶段 | 第34-35页 |
4.2.2 技术回传阶段 | 第35页 |
4.3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 | 第35-38页 |
4.3.1 东道国市场结构和竞争环境 | 第36页 |
4.3.2 吸收能力 | 第36-38页 |
5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8-47页 |
5.1 模型设定 | 第38-39页 |
5.2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39-44页 |
5.2.1 因变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39-41页 |
5.2.2 自变量定义与计算 | 第41-43页 |
5.2.3 吸收能力指标定义与计算 | 第43-44页 |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4-47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6.2.1 加强吸收能力 | 第47-48页 |
6.2.2 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健全OFDI服务体系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