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基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谷胱甘肽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词第10-11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GSH的简介第11-12页
        1.1.1 GSH的结构与性质第11页
        1.1.2 GSH的生理功能及作用第11-12页
    1.2 GSH的检测方法第12-16页
        1.2.1 酶循环法第12-13页
        1.2.2 色谱法第13-14页
        1.2.3 电泳法第14页
        1.2.4 荧光光谱法第14-16页
        1.2.5 电化学法第16页
    1.3 纳米材料在GSH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第16-20页
        1.3.1 碳纳米管第17页
        1.3.2 石墨烯纳米带第17-18页
        1.3.3 纳米氧化镍第18-19页
        1.3.4 生物类分子材料第19-20页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1 论文的研究目的第20页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3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基于MWCNT@rGONR纳米材料的GSH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第23-39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6页
        2.2.1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4-25页
        2.2.2 MWCNT@rGONR的制备与表征第25页
        2.2.3 MWCNT@rGONR的电极修饰第25页
        2.2.4 电化学测量方法第25-26页
        2.2.5 实际样本的测定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7页
        2.3.1 MWCNT@rGONR复合物的表征第26-28页
        2.3.2 MWCNT@rGONR/GCE对GSH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第28-31页
        2.3.3 MWCNT@rGONR/GCE传感器的性能优化第31-32页
        2.3.4 MWCNT@rGONR/GCE对GSH的i-t检测第32-34页
        2.3.5 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研究第34-36页
        2.3.6 实际样本检测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3 基于NiONS的GSH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第39-55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实验部分第40-41页
        3.2.1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0页
        3.2.2 NiONS的制备与表征第40-41页
        3.2.3 NiONS的电极修饰第41页
        3.2.4 电化学测量方法第41页
        3.2.5 实际样本的测定第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53页
        3.3.1 NiONS的制备与表征第41-45页
        3.3.2 NiONS/GCE对GSH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第45-47页
        3.3.3 NiONS/GCE传感器的性能优化第47-48页
        3.3.4 NiONS/GCE对GSH的i-t检测第48-51页
        3.3.5 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研究第51-52页
        3.3.6 实际样本检测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4 TMaBPP-Hg2+荧光体系的构建及对GSH和其硫醇类似物的荧光检测研究第55-73页
    4.1 引言第55-56页
    4.2 实验部分第56-59页
        4.2.1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6-57页
        4.2.2 H2THPP的制备第57-58页
        4.2.3 TMaBPP的制备第58-59页
        4.2.4 卟啉的表征第59页
        4.2.5 卟啉荧光检测方法第5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9-71页
        4.3.1 H2THPP,TMaBPP卟啉的制备与表征第59-65页
        4.3.2 卟啉检测GSH及其硫醇类似物的可行性研究第65-66页
        4.3.3 卟啉荧光探针检测GSH及其硫醇类似物的条件优化第66-67页
        4.3.4 卟啉荧光探针检测GSH及其硫醇类似物的检测范围第67-69页
        4.3.5 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研究第69-70页
        4.3.6 实际样本检测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5.1 总结第73-74页
    5.2 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7页
附录第87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7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机理及效果评价研究
下一篇:新时代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进路研究--以大庆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