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s | 第4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现状概述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0页 |
二、研究范围的限定 | 第1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文献归纳法 | 第10页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10页 |
三、比较论证法 | 第10页 |
三、逻辑思辨 | 第10页 |
四、系统论证法 | 第10-11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编织的概念 | 第12-16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编织的基本概况 | 第12-13页 |
一、中国传统编织技艺的历史源流 | 第12页 |
二、中国传统编织的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编织的分类 | 第13页 |
第三节 中国传统编织的工艺流程 | 第13-1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编织的优势和局限性 | 第16-21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编织的美学特性 | 第16-18页 |
一、编织材料中的自然之美 | 第16页 |
二、编织经纬上的虚实之美 | 第16-17页 |
三、编织肌理感的图案之美 | 第17页 |
四、编织结构中的交错之美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编织的优势 | 第18-19页 |
一、编织材料原生态与环保价值 | 第18页 |
二、编织产品的实用性与功能 | 第18页 |
三、编织特殊的文化效应 | 第18-19页 |
四、编织构成方式的美感 | 第19页 |
第三节 中国传统编织的局限 | 第19-20页 |
一、编织材料的形式单一与限制 | 第19页 |
二、编织技法上的繁冗与复杂 | 第19页 |
三、编织工艺的现状与局限 | 第19页 |
四、机械生产带来强烈冲击与反思 | 第19-20页 |
五、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不匹配 | 第2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编织对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 第21-25页 |
第一节 应用现代材料的创新研究 | 第21页 |
第二节 传统编织工艺的再设计 | 第21-22页 |
一、传统编织材料与非常规编法的融合 | 第21-22页 |
二、传统编法与非常规编织材料的融合 | 第22页 |
三、现代材料与现代创新编法的研究 | 第22页 |
第三节 编织工艺的尝试与创新 | 第22-23页 |
一、生活实用价值的延续 | 第22-23页 |
二、编织文化寓意的解读 | 第23页 |
三、弥补编织产品在市场上的空缺 | 第23页 |
四、传统编织融入现代生活 | 第23页 |
五、国际化趋势向地域化的转换 | 第2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四章 中国传统编织方式在现代家居产品中的设计实践 | 第25-30页 |
第一节 设计分析 | 第25-26页 |
一、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分析研究 | 第25页 |
二、设计问题与需求分析 | 第25页 |
三、设计定位 | 第25-26页 |
四、小结 | 第26页 |
第二节 设计实践 | 第26-27页 |
一、材料的选择 | 第26页 |
二、设计语义研究 | 第26页 |
三、设计难点分析 | 第26-27页 |
四、设计总结 | 第27页 |
第三节 设计呈现 | 第27-30页 |
一、作品渲染效果与说明 | 第27-29页 |
(一)吊灯渲染图 | 第27页 |
(二)落地灯渲染图 | 第27-28页 |
(三)沙发渲染图 | 第28页 |
(四)茶几渲染图 | 第28-29页 |
二、设计作品结果评价 | 第29-30页 |
(一)吊灯和落地灯 | 第29页 |
(二)沙发和茶几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作者简介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