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及不足 | 第16-18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互联网+” | 第18页 |
2.1.2 居家养老服务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2.2.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0页 |
2.2.3 协作生产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 第22-26页 |
3.1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 第22-23页 |
3.2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3.2.1 信息技术系统研发欠缺 | 第23页 |
3.2.2 老年群体对新服务认知尚存障碍 | 第23-24页 |
3.2.3 相关政策法规可操作性不足 | 第24-25页 |
3.2.4 居家养老服务运作效率亟待提高 | 第25-26页 |
第4章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6-31页 |
4.1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4.1.1 传统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存在局限性 | 第26页 |
4.1.2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突出优势 | 第26-27页 |
4.2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可行性 | 第27-31页 |
4.2.1 信息技术支持 | 第27-28页 |
4.2.2 法律政策支持 | 第28-30页 |
4.2.3 经济基础支持 | 第30-31页 |
第5章 国内外“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及其经验启示 | 第31-38页 |
5.1 国外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实践 | 第31-34页 |
5.1.1 日本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实践 | 第31-33页 |
5.1.2 美国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实践 | 第33-34页 |
5.2 国内“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实践探索 | 第34-38页 |
5.2.1 成都市“没有围墙的智慧养老院” | 第34-36页 |
5.2.2 杭州市创新2.0智慧养老模式 | 第36-37页 |
5.2.3 淄博市“最后一公里”居家养老 | 第37-38页 |
第6章 发展“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 第38-48页 |
6.1 坚持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的目标导向 | 第38-40页 |
6.2 构建完备安全的基础信息技术系统 | 第40-42页 |
6.2.1 信息管理子系统 | 第40-41页 |
6.2.2 服务体验子系统 | 第41页 |
6.2.3 合作共管子系统 | 第41页 |
6.2.4 协调反馈子系统 | 第41-42页 |
6.2.5 风险防控子系统 | 第42页 |
6.3 政府主导购买服务积极加强宣教 | 第42-44页 |
6.3.1 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盘活资金来源 | 第42-43页 |
6.3.2 加强宣教与激励,树立健康养老观 | 第43-44页 |
6.4 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增添发展活力 | 第44-46页 |
6.4.1 企业积极强化产品与服务创新 | 第44-45页 |
6.4.2 非营利组织持续优化服务供给能力 | 第45页 |
6.4.3 老年人协同参与监督和生产服务 | 第45-46页 |
6.5 健全政策法规与监督机制保障运行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