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中国西部兰州盆地大气硝基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呼吸暴露风险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4页
    1.1 大气硝基多环芳烃概述第15-23页
        1.1.1 大气NPAHs理化性质及毒性第16-17页
        1.1.2 大气NPAHs来源第17-23页
    1.2 大气NPAHs污染现状及环境归趋第23-33页
        1.2.1 大气NPAHs浓度水平第23-28页
        1.2.2 大气NPAHs气粒分布第28-29页
        1.2.3 大气NPAHs粒径分布第29-30页
        1.2.4 大气NPAHs昼夜变化第30-31页
        1.2.5 大气NPAHs沉降第31-33页
    1.3 大气NPAHs一次排放/二次形成源识别第33-38页
    1.4 关于NPAHs的环境管理第38-39页
    1.5 大气NPAHs健康风险评估第39-40页
    1.6 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第40-44页
        1.6.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40-41页
        1.6.2 研究目的第41-42页
        1.6.3 研究内容及方案第42-44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44-62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44-45页
        2.1.1 地理环境第44页
        2.1.2 气象条件第44页
        2.1.3 兰州市功能区划第44-45页
    2.2 大气被动样品采集第45-50页
        2.2.1 被动采样点布设及样品采集第45-47页
        2.2.2 大气被动采样器PUF-PAS第47-49页
        2.2.3 大气干沉降被动采样器PAS-DD第49-50页
    2.3 大气主动样品采集第50-53页
        2.3.1 主动采样点布设及样品采集第50-52页
        2.3.2 大气主动采样器第52-53页
    2.4 样品前处理第53-55页
        2.4.1 材料及试剂第53-54页
        2.4.2 设备及仪器第54页
        2.4.3 样品前处理第54-55页
    2.5 NPAHs定量分析第55-57页
    2.6 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QC/QA)第57-58页
    2.7 有机碳与元素碳分析第58-60页
    2.8 兰州盆地大气NPAHs一次排放/二次形成源识别方法第60-61页
    2.9 兰州盆地大气NPAHs呼吸暴露风险评估方法第61-62页
第三章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识别第62-78页
    3.1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浓度变化第62-65页
    3.2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12NPAHs时空变化第65-68页
    3.3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族谱特征第68-70页
    3.4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PAHs比值第70-72页
    3.5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相关性分析第72-76页
    3.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四章 兰州盆地大气NPAHs干沉降通量观测研究及来源识别第78-92页
    4.1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干沉降通量变化第78-81页
    4.2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12NPAHs干沉降通量时空变化第81-84页
    4.3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干沉降族谱特征第84-86页
    4.4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干沉降NPAHs/PAHs比值第86-87页
    4.5 基于被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干沉降NPAHs相关性分析第87-90页
    4.6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识别第92-123页
    5.1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浓度水平及空间分布第92-98页
        5.1.1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浓度第92-95页
        5.1.2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浓度与国内外城市对比第95-97页
        5.1.3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时空变化第97-98页
    5.2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族谱特征第98-101页
    5.3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昼夜变化特征第101-103页
    5.4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气粒分布及粒径分布特征第103-107页
        5.4.1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气粒分布特征第103-105页
        5.4.2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粒径分布特征第105-107页
    5.5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来源识别第107-115页
        5.5.1 基于特征化合物比值的大气NPAHs来源识别第107-109页
        5.5.2 基于NPAHs/PAHs比值的大气NPAHs来源识别第109-112页
        5.5.3 基于OC/EC比值的大气NPAHs来源识别第112-115页
    5.6 基于主动采样的兰州盆地大气NPAHs相关性分析第115-120页
    5.7 本章小结第120-123页
第六章 兰州盆地大气NPAHs呼吸暴露风险评估第123-128页
    6.1 背景区大气NPAHs呼吸暴露风险第123-124页
    6.2 城区大气NPAHs呼吸暴露风险第124-125页
    6.3 工业区大气NPAHs呼吸暴露风险第125-126页
    6.4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第128-133页
    7.1 研究结论第129-131页
    7.2 特色与创新第131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6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46-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高发区典型城镇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防灾对策
下一篇:我国能源金三角宁东煤化工基地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