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20页 |
1.1.1 叶盘结构简述和分类 | 第11-14页 |
1.1.2 整体式叶盘制造方法简述 | 第14-18页 |
1.1.3 闭式整体叶盘电火花加工特点 | 第18-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30页 |
1.2.1 电极进给轨迹规划研究 | 第20-24页 |
1.2.2 电火花效率提升工艺研究 | 第24-26页 |
1.2.3 增材制造技术在整体叶盘加工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1.3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30-32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30-31页 |
1.3.2 课题意义 | 第31-32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最大自由行程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 第34-61页 |
2.1 电极进给轨迹规划过程分析 | 第34-42页 |
2.1.1 工具电极设计 | 第34-36页 |
2.1.2 逆向规划方式 | 第36-38页 |
2.1.3 叶盘和电极运动定义 | 第38-40页 |
2.1.4 现有进给轨迹规划方法的比较 | 第40-42页 |
2.2 最大自由行程轨迹规划方法 | 第42-50页 |
2.2.1 轨迹规划策略 | 第42-45页 |
2.2.2 参考方向定义 | 第45-46页 |
2.2.3 自由行程的计算 | 第46-48页 |
2.2.4 最大自由行程方法实现过程 | 第48-50页 |
2.3 进给轨迹求解及有效性讨论 | 第50-57页 |
2.3.1 进给轨迹求解 | 第50-52页 |
2.3.2 参考方向对轨迹规划的影响 | 第52-55页 |
2.3.3 最大自由行程方法有效性验证 | 第55-57页 |
2.4 CAD/CAM软件开发 | 第57-59页 |
2.4.1 软件开发平台 | 第57-58页 |
2.4.2 CAM软件架构 | 第58-5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数控代码稀疏化处理方法 | 第61-73页 |
3.1 数控代码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 | 第61-70页 |
3.1.1 数控代码获取方式分析 | 第61-62页 |
3.1.2 数控代码对加工的影响 | 第62-67页 |
3.1.3 数控代码稀疏化处理 | 第67-70页 |
3.2 稀疏化处理数控代码有效性验证 | 第70-7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电极摄动进给方式 | 第73-106页 |
4.1 电极进给过程分析 | 第73-75页 |
4.2 电极摄动进给方式 | 第75-82页 |
4.2.1 摄动进给原理 | 第75-77页 |
4.2.2 摄动进给实现方法 | 第77-82页 |
4.3 摄动进给实验分析 | 第82-92页 |
4.3.1 摄动进给实验设计 | 第82-84页 |
4.3.2 摄动进给实现方式分析 | 第84-85页 |
4.3.3 摄动参数对加工的影响 | 第85-86页 |
4.3.4 摄动进给对放电状态改善效果分析 | 第86-89页 |
4.3.5 摄动进给有效性验证 | 第89-92页 |
4.4 摄动进给对电火花加工影响的分析 | 第92-105页 |
4.4.1 摄动进给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层面 | 第92-94页 |
4.4.2 摄动对抬刀运动的影响分析 | 第94-99页 |
4.4.3 摄动对放电过程中流体运动的影响分析 | 第99-103页 |
4.4.4 摄动运动放电状态分析 | 第103-104页 |
4.4.5 摄动进给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五章 闭式整体叶盘直接成形与精密成形高效组合制造技术 | 第106-122页 |
5.1 闭式整体叶盘毛坯的增材制造 | 第106-110页 |
5.1.1 闭式整体叶盘毛坯增材制造方法的选择 | 第106-108页 |
5.1.2 EBM制件电火花加工性能研究 | 第108-110页 |
5.2 闭式整体叶盘直接成形与精密成形高效组合制造方法 | 第110-121页 |
5.2.1 组合制造方法简述 | 第110页 |
5.2.2 增材制造毛坯设计方法 | 第110-113页 |
5.2.3 叶盘周向基准识别 | 第113-119页 |
5.2.4 增材制造毛坯电火花加工 | 第119-12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22-123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申请专利情况 | 第137-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