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场效应器件论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论文

高k/InGaAs MOS电容界面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对照表第12-14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4-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20页
        1.1.1 硅基CMOS尺寸缩小面临的挑战第17-18页
        1.1.2 高k栅介质第18-19页
        1.1.3 InGaAs沟道材料的优势第19-20页
    1.2 高k/InGaAs MOS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 论文结构及安排第22-25页
第二章 高k/InGaAs MOS电容制备及分析方法第25-43页
    2.1 电容制备工艺第25-26页
        2.1.1 清洗预处理第25页
        2.1.2 薄膜制备第25-26页
        2.1.3 电极制备第26页
    2.2 物理学方法第26-28页
        2.2.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6-27页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7-28页
    2.3 C-V特性第28-30页
        2.3.1 MOS电容的理想C-V特性第28-30页
        2.3.2 电学参数提取第30页
    2.4 界面态密度的提取方法第30-37页
        2.4.1 高k/InGaAs中的电荷分布第30-34页
        2.4.2 高频电容法第34-36页
        2.4.3 电导法第36-37页
    2.5 MOS电容栅漏电流机制第37-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ZrO_2/In_(0.2)Ga_(0.8)As MOS界面特性研究第43-59页
    3.1 ZrO_2/In_(0.2)Ga_(0.8)As MOS电容制备第43-44页
    3.2 ZrO_2/In_(0.2)Ga_(0.8)As MOS界面特性分析第44-48页
        3.2.1 高k/InGaAs界面态成因第44页
        3.2.2 高k/InGaAs界面费米能级钉扎的成因第44-45页
        3.2.3 XPS界面元素分析第45-48页
    3.3 界面特性对电学特性的影响第48-56页
        3.3.1 C-V测试结果及分析第48-49页
        3.3.2 界面态密度的提取第49-51页
        3.3.3 I-V测试及漏电机制分析第51-56页
    3.4 改善高k/InGaAs界面特性的方法第56-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ZrO_2/ZnO/In_(0.2)Ga_(0.8)As MOS电容特性研究第59-75页
    4.1 ZrO_2/ZnO/In_(0.2)Ga_(0.8)As MOS电容制备第59-60页
    4.2 TEM和XPS测试及结果分析第60-64页
        4.2.1 TEM测试第60页
        4.2.2 XPS界面元素分析第60-63页
        4.2.3 有、无ZnO钝化层界面元素对比第63-64页
    4.3 C-V测试及结果对比分析第64-66页
    4.4 I-V测试及漏电机制分析第66-70页
    4.5 ZnO钝化层改善电学特性和界面质量的机理分析第70-74页
        4.5.1 ZnO对漏电的改善机理第70-74页
        4.5.2 ZnO对界面的改善机理第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75-77页
    5.1 总结第75-76页
    5.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3页
作者简介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钙钛矿的光电探测器研究
下一篇:超宽带和多路滤波功分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