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电子设备论文

星载旋转阵列测向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辐射源测向与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究第17-21页
        1.2.1 干涉仪测向体制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空间谱估计测向体制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3 星载测向定位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第21-24页
第二章 测向原理与空间坐标系转换第24-40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信号源测向原理第24-31页
        2.2.1 信号模型第24-26页
        2.2.2 比幅法测向原理第26-29页
        2.2.3 相位干涉仪测向原理第29页
        2.2.4 空间谱估计测向原理第29-31页
    2.3 测向系统中的角度模糊问题第31-32页
    2.4 空间坐标系定义及转换第32-38页
        2.4.1 空间坐标系定义第32-34页
        2.4.2 空间坐标系的转换第34-37页
        2.4.3 卫星测向与坐标系转换模型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静止站旋转阵列的多目标角度估计方法第40-64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测向解模糊方法第40-44页
        3.2.1 参差基线解模糊方法第40-41页
        3.2.2 旋转基线解模糊方法第41-44页
    3.3 多通道旋转天线系统模型第44-45页
    3.4 信号源角度模糊分布模型第45-48页
    3.5 基于Hough变换的多目标角度估计方法第48-56页
        3.5.1 曲线参数检测原理第48-50页
        3.5.2 曲线参数估计算法步骤第50-51页
        3.5.3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第51-56页
    3.6 基于体积约束的多目标角度估计方法第56-62页
        3.6.1 余弦曲线空间投影原理第56-57页
        3.6.2 基于体积约束的角度估计方法第57-60页
        3.6.3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第60-62页
    3.7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运动站旋转阵列的多目标角度估计算法第64-80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运动站旋转干涉仪定位方法第64-66页
    4.3 运动站多目标角度估计方法第66-73页
        4.3.1 运动站系统建模第66-70页
        4.3.2 运动站信号源角度模糊分布模型第70-72页
        4.3.3 算法步骤第72-73页
    4.4 单星测向定位算法第73-75页
    4.5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第75-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5.1 总结第80页
    5.2 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致谢第88-90页
作者简介第90-91页
    1.基本情况第90页
    2.教育背景第90页
    3.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91页
        3.1 申请(授权)专利第90页
        3.2 参与科研项目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载战场监视雷达广域成像与航路规划方法研究
下一篇:用于大型阵列降维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