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调控水稻蛋白组分基因位点及谷蛋白优良单倍型的鉴定

摘要第10-13页
英文摘要第13-15页
1 前言第16-42页
    1.1 水稻种质资源概况第16页
    1.2 水稻蛋白质研究概况第16-24页
        1.2.1 水稻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差异第17-18页
        1.2.2 不同基因型的水稻籽粒之间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第18页
        1.2.3 水稻中蛋白质含量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第18-19页
        1.2.4 水稻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9-21页
        1.2.5 水稻蛋白质含量的分子机理研究第21-24页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24-29页
        1.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原理及优势第24页
        1.3.2 连锁不平衡的计算第24-25页
        1.3.3 影响连锁不平衡的因素及连锁不平衡的衰减第25-26页
        1.3.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设计第26-27页
        1.3.5 影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因素第27-28页
        1.3.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作物中的应用第28-29页
    1.4 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第29-39页
        1.4.1 自然选择的方向性第29-31页
        1.4.2 核酸的多态性第31页
        1.4.3 正向选择的检验第31-32页
        1.4.4 水稻的核酸多态性及进化研究第32-36页
        1.4.5 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在水稻中的应用第36-38页
        1.4.6 水稻谷蛋白合成相关基因GluA,GluB1简介第38-39页
        1.4.7 高分辨率溶解曲线第39页
    1.5 关联分析的展望第39-40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40-4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2-49页
    2.1 试验材料第42页
    2.2 试验方法第42-45页
        2.2.1 水稻蛋白质表型的考察第42-43页
        2.2.2 基因型分析第43-45页
    2.3 数据的统计分析第45-49页
        2.3.1 表型数据分析第45页
        2.3.2 分子数据分析第45-46页
        2.3.3 关联分析第46-47页
        2.3.4 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第47页
        2.3.5 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 curve,HRM)第47-4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9-85页
    3.1 水稻四种蛋白组分与SSR标记位点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49-59页
        3.1.1 水稻四种蛋白性状的测定第49-51页
        3.1.2 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第51页
        3.1.3 群体结构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第51-54页
        3.1.4 四种蛋白成分性状与SSR位点的关联分析第54页
        3.1.5 优异等位变异及载体材料第54-59页
    3.2 水稻谷蛋白含量与基因GluA,GluB1的关联分析第59-85页
        3.2.1 水稻谷蛋白的表型变异第59页
        3.2.2 GluA和GluB1的核酸多态性及中性选择分析第59-68页
        3.2.3 GluA和GluB1的群体结构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第68页
        3.2.4 GluA和GluB1的单倍型及蛋白型第68-75页
        3.2.5 GluA和GluB1中变异位点导致的氨基酸多样性第75页
        3.2.6 谷蛋白表型与SNP位点之间的关联分析第75-80页
        3.2.7 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对突变位点的验证第80-85页
4 讨论第85-93页
    4.1 水稻蛋白组分与SSR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85-89页
        4.1.1 试验群体材料的选择第85页
        4.1.2 试验群体的群体结构第85-86页
        4.1.3 连锁不平衡衰减的评估第86-87页
        4.1.4 与不同研究中水稻蛋白QTL之间的比较第87页
        4.1.5 聚合优异等位变异以改良水稻四种蛋白成分第87-88页
        4.1.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存在的问题第88-89页
    4.2 水稻谷蛋白含量与GluA,GluB1的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第89-93页
        4.2.1 GluA和GluB1的核酸多态性及单倍型分析第89-90页
        4.2.2 GluA和GluB1与谷蛋白表型的关联位点第90-91页
        4.2.3 HRM验证SNP及InDel突变第91-93页
5 结论第93-94页
6 创新点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8页
附录第108-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玉米高生产力的华北平原不同轮作体系产量与水分利用综合评价
下一篇:寒地粳稻生物反应器建立及FGF21蛋白表达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