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3.1 国外主要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主要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3 简要述评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2.1.1 医疗保险 | 第23页 |
2.1.2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第23-24页 |
2.1.3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 第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2.2.3 健康管理理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W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3.1 W市职工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3.1.1 探索阶段 | 第27页 |
3.1.2 起步阶段 | 第27-28页 |
3.1.3 成熟阶段 | 第28页 |
3.2 W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3.2.1 制度模式 | 第28-29页 |
3.2.2 缴费比例 | 第29页 |
3.2.3 基金支付 | 第29-30页 |
3.3 W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 | 第30-34页 |
3.3.1 参保情况 | 第30-31页 |
3.3.2 基金收支情况 | 第31-32页 |
3.3.3 基金流向情况 | 第32-34页 |
第4章 W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分析 | 第34-48页 |
4.1 职工医保基金精算模型 | 第34-36页 |
4.1.1 职工医保统筹账户基金模型 | 第34-35页 |
4.1.2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基金模型 | 第35-36页 |
4.2 职工医保基金收支测算 | 第36-39页 |
4.2.1 相关参数假设 | 第36-38页 |
4.2.2 预测结果 | 第38-39页 |
4.3 政策调整模拟 | 第39-44页 |
4.3.1 延迟退休年龄 | 第39-40页 |
4.3.2 提高实际缴费率 | 第40-41页 |
4.3.3 提高统筹账户划入比例 | 第41-42页 |
4.3.4 提高基金收益率 | 第42-43页 |
4.3.5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率 | 第43-44页 |
4.4 分析与讨论 | 第44-48页 |
4.4.1 人口老龄化对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影响 | 第44-45页 |
4.4.2 医保基金收入政策对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3 医疗费用增长率变化对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影响 | 第46-48页 |
第5章 促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建议 | 第48-53页 |
5.1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 第48页 |
5.1.1 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 第48页 |
5.1.2 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 第48页 |
5.2 完善基金筹集机制 | 第48-49页 |
5.2.1 规范基金征缴 | 第48-49页 |
5.2.2 合理调整费率 | 第49页 |
5.3 完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 | 第49-50页 |
5.3.1 适当调整个人账户划拨比例 | 第49页 |
5.3.2 优化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 第49-50页 |
5.4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 第50-51页 |
5.4.1 调整统筹基金结算方式 | 第50页 |
5.4.2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 第50-51页 |
5.4.3 加强健康管理 | 第51页 |
5.5 加强基金监督管理 | 第51-53页 |
5.5.1 确保基金安全 | 第51页 |
5.5.2 推动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 | 第51-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与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页 |
(一) 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61页 |
(二) 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