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柴油机论文

基于模型预测的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气路优化控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字母注释表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传统的柴油机增压技术及其局限性第16-20页
        1.2.1 机械增压技术第16-17页
        1.2.2 谐振增压技术第17页
        1.2.3 涡轮增压技术第17-19页
        1.2.4 两级增压技术第19-20页
    1.3 电动增压技术及其优势第20-22页
        1.3.1 电动压气机第21页
        1.3.2 电辅助涡轮增压器第21-22页
    1.4 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控制挑战第22-23页
    1.5 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研究现状第23-25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5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25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柴油机实验及仿真平台搭建第27-43页
    2.1 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实验平台介绍第27-32页
        2.1.1 实验台架硬件组成第28-30页
        2.1.2 基于以太网的发动机数据采集系统第30-32页
    2.2 基于自主ECU的发动机控制与标定系统第32-40页
        2.2.1 基于转矩的柴油机基础控制策略第33-37页
        2.2.2 压电晶体喷油器驱动软硬件设计第37-40页
    2.3 柴油机GT-SUITE仿真平台搭建与验证第40-42页
        2.3.1 GT-SUITE仿真平台搭建第40-41页
        2.3.2 GT-SUITE仿真平台验证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eTurbo柴油机空气系统优化控制算法设计第43-70页
    3.1 eTurbo柴油机空气系统的控制问题分析第43-44页
    3.2 基于模型预测的两级控制架构介绍第44-45页
    3.3 柴油机平均值模型构建与验证第45-56页
        3.3.1 系统动态模型第46-47页
        3.3.2 HPEGR阀质量流量模型第47页
        3.3.3 发动机充气量模型第47-48页
        3.3.4 增压器模型第48-54页
        3.3.5 发动机功率模型第54-55页
        3.3.6 柴油机平均值模型验证第55-56页
    3.4 基于自抗扰的气路控制算法设计第56-63页
        3.4.1 自抗扰控制方法介绍第57-60页
        3.4.2 基于自抗扰的进气氧浓度控制算法设计第60-61页
        3.4.3 基于自抗扰的增压力控制算法设计第61-63页
    3.5 基于模型预测的能量管理算法设计第63-66页
        3.5.1 油耗-电耗-进气氧浓度综合代价函数的提出第63-64页
        3.5.2 油耗-电耗-进气氧浓度综合优化问题的求解第64-66页
    3.6 控制器参数整定第66-68页
    3.7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算法验证及eTurbo柴油机性能的评估第70-78页
    4.1 增压压力和进气氧浓度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第70-71页
    4.2 VGT喷嘴环开度优化准确性验证第71-72页
    4.3 eTurbo对柴油机瞬态性能的影响第72-75页
        4.3.1 eTurbo对柴油机空气系统瞬态响应性的影响第72-74页
        4.3.2 eTurbo对涡轮机效率和压气机效率的影响第74-75页
        4.3.3 eTurbo对柴油机热效率和系统等效油耗率的影响第75页
    4.4 基于FTP75驾驶循环的eTurbo柴油机性能评估第75-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第78-80页
    5.1 全文总结第78-79页
    5.2 工作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义共振机理下分布式表面粗糙度对横流不稳定性的影响
下一篇:汉地佛教建筑佛堂空间研究及其当代设计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