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0-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村集体经济组织 | 第20页 |
2.1.2 村级财务管理 | 第20-21页 |
2.1.3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 | 第21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2.2.1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信息不对称与寻租理论 | 第22页 |
2.2.3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2-23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我国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变迁及运行机制 | 第26-36页 |
3.1 我国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变迁 | 第26-30页 |
3.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前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 | 第26-27页 |
3.1.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 | 第27-30页 |
3.2 当前推广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运行机制 | 第30-36页 |
3.2.1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制度环境 | 第30-32页 |
3.2.2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基本原则 | 第32页 |
3.2.3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具体内容 | 第32-36页 |
第四章 X市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案例分析 | 第36-56页 |
4.1 X市情况简介 | 第36-37页 |
4.2 X市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过程及成效 | 第37-44页 |
4.2.1 实施背景 | 第37-38页 |
4.2.2 实施过程 | 第38-40页 |
4.2.3 阶段性成效 | 第40-44页 |
4.3 X市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问题分析 | 第44-51页 |
4.3.1 村干部侵占集体资产案件频发,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 第44页 |
4.3.2 民主理财小组虚设 | 第44-45页 |
4.3.3 白条入账问题普遍存在 | 第45-46页 |
4.3.4 结算制度执行不到位,非现金结算未全面覆盖 | 第46-47页 |
4.3.5 存在资金管理不严的问题 | 第47-48页 |
4.3.6 存在违规支出情况 | 第48-50页 |
4.3.7 代理中心账户资金存在被挪用截留风险 | 第50页 |
4.3.8 农经队伍力量依然薄弱 | 第50-51页 |
4.4 委托代理视角下X市村级会计委托代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1-56页 |
4.4.1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中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 | 第51页 |
4.4.2 “村民-村级”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 第51-53页 |
4.4.3 “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 第53页 |
4.4.4 “村级-乡镇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 第53-54页 |
4.4.5 上级部门对乡镇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监管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 第54-56页 |
第五章 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对策 | 第56-60页 |
5.1 强化制度完善 | 第56-57页 |
5.1.1 确立村集体经营管理主体 | 第56页 |
5.1.2 建立对村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56页 |
5.1.3 完善会计代理机构 | 第56-57页 |
5.1.4 明确岗位职责 | 第57页 |
5.1.5 提高农经队伍人员素质 | 第57页 |
5.2 规范制度执行 | 第57-58页 |
5.2.1 整治白条入账 | 第57-58页 |
5.2.2 全面推行非现金结算 | 第58页 |
5.2.3 落实村级财务民主监督机制 | 第58页 |
5.2.4 强化费用支出的控制管理 | 第58页 |
5.3 优化审计监督,落实责任追究 | 第58-60页 |
5.3.1 引进第三方审计,打造阳光村务 | 第59页 |
5.3.2 强化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 | 第59-60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