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 | 第11-13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第一章 植物乙烯信号途径关键基因EIN2与韧皮部防卫反应 | 第13-21页 |
1 乙烯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2 乙烯信号途径关键基因EIN2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3 MYB转录因子 | 第16-17页 |
3.1 MYB转录因子调控的植物抗逆机制 | 第16页 |
3.2 小麦MYB转录因子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4 桃蚜与拟南芥的互作模式 | 第17-19页 |
4.1 蚜虫的危害方式 | 第17页 |
4.2 桃蚜与拟南芥的互作 | 第17-19页 |
4.3 桃蚜取食诱导的拟南芥防卫反应 | 第19页 |
5 桃蚜取食诱导的拟南芥韧皮部防卫反应的调控机制 | 第19-21页 |
5.1 拟南芥韧皮部防卫防御的作用机制 | 第19页 |
5.2 胼胝质在拟南芥PBD中的作用 | 第19-20页 |
5.3 韧皮部蛋白在拟南芥PBD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核输入载体Importin-β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 核输入载体Importin-β家族成员及其结构特点 | 第21-22页 |
2 核输入载体介导的蛋白质入核机制 | 第22-25页 |
2.1 核质转运的基本过程 | 第22页 |
2.2 Ran蛋白在核质转运过程中的作用 | 第22-25页 |
下篇 研究报告 | 第25-51页 |
第一章 核输入载体Importin-β1能够介导EIN2进入细胞核 | 第25-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1.1 材料 | 第26-27页 |
1.2 载体的构建 | 第27-28页 |
1.3 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蛋白互作 | 第28-29页 |
1.4 BiFC验证蛋白互作 | 第29-30页 |
1.5 亚细胞定位实验 | 第30-31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2.1 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蛋白互作 | 第31-33页 |
2.2 BiFC实验验证蛋白互作 | 第33-34页 |
2.3 亚细胞定位实验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二章 Importin-β1调控拟南芥韧皮部防卫反应 | 第37-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1.1 供试植株的培育 | 第38页 |
1.2 桃蚜的饲养 | 第38页 |
1.3 基因表达分析 | 第38-39页 |
1.4 蚜虫定殖能力及取食偏好检测 | 第39页 |
1.5 蚜虫韧皮部取食行为监测 | 第39-40页 |
1.6 植物叶片胼胝质观察 | 第40页 |
1.7 VIGS实验技术 | 第40-41页 |
1.8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1-42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2-49页 |
2.1 突变体植株中桃蚜取食行为的变化 | 第42页 |
2.2 突变体植株中桃蚜韧皮部行为监测 | 第42-44页 |
2.3 Importin-β1基因突变阻碍拟南芥的韧皮部防卫反应 | 第44-47页 |
2.4 小麦模式中乙烯信号通路对韧皮部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47-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全文总结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