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无量纲热电优值及热电参数 | 第10-11页 |
1.3 热电发电器件工作原理及热电转换效率 | 第11-12页 |
1.4 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1 PbTe基热电材料 | 第13页 |
1.4.2 CoSb_3基热电材料 | 第13-14页 |
1.4.3 Mg_2X基热电材料 | 第14-16页 |
1.4.3.1 Mg_2Si及其掺杂化合物 | 第14-15页 |
1.4.3.2 Mg-Si-Sn固溶体 | 第15-16页 |
1.5 热电器件的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5.1 CoSb_3热电器件 | 第17-19页 |
1.5.2 PbTe基热电器件 | 第19页 |
1.5.3 Mg_2Si基热电器件 | 第19-23页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备 | 第26-34页 |
2.1 材料成型及制备设备 | 第26-28页 |
2.1.1 工艺流程 | 第26-27页 |
2.1.2 机械球磨法及其设备 | 第27页 |
2.1.3 冷压工艺及其设备 | 第27页 |
2.1.4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及其设备 | 第27-28页 |
2.1.5 其他加工成型设备 | 第28页 |
2.2 相组成及微观表征及其设备 | 第28-29页 |
2.2.1 XRD分析 | 第28页 |
2.2.2 界面微观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2.2.3 EDS成分分析 | 第29页 |
2.3 性能测试方法及设备 | 第29-34页 |
2.3.1 电导率测试原理及设备 | 第29-30页 |
2.3.2 热导率及热扩散系数测试原理及设备 | 第30-31页 |
2.3.3 热膨胀系数测试原理及设备 | 第31页 |
2.3.4 接触电阻测试原理及设备 | 第31-32页 |
2.3.5 热稳定性研究及设备 | 第32-34页 |
第三章 Mg_2Si基热电器件金属电极材料比较研究 | 第34-43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金属电极与Mg_2Si的连接工艺 | 第35-38页 |
3.3 金属电极材料与Mg_2Si物性参数对比 | 第38-43页 |
3.3.1 金属电极热膨胀系数测试 | 第38-39页 |
3.3.2 金属电极热导率测试 | 第39-40页 |
3.3.3 金属电极电导率测试 | 第40-43页 |
第四章 Mg_2Si基热电器件梯度复合电极的设计及制备 | 第43-58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梯度复合电极的设计 | 第43-47页 |
4.2.1 常见电极的结构设计 | 第43-45页 |
4.2.2 梯度复合电极的理论设计 | 第45-47页 |
4.3 梯度复合电极的制备 | 第47-57页 |
4.3.1 梯度复合电极的制备工艺 | 第47-51页 |
4.3.1.1 球磨工艺 | 第47-48页 |
4.3.1.2 冷压工艺 | 第48-49页 |
4.3.1.3 整体烧结工艺(SPS) | 第49-51页 |
4.3.2 梯度复合电极的成分表征 | 第51-57页 |
4.3.2.1 梯度缓冲材料的成分分析 | 第52-53页 |
4.3.2.2 梯度复合电极的微观表征与成分分布 | 第53-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Mg_2Si基热电器件梯度复合电极的性能研究 | 第58-71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梯度缓冲层性能研究 | 第58-63页 |
5.2.1 梯度缓冲层物性参数测试 | 第58-61页 |
5.2.2 梯度缓冲材料的高温稳定性研究 | 第61-63页 |
5.3 梯度复合电极结构的性能研究 | 第63-70页 |
5.3.1 电极界面复合导热分析 | 第63-67页 |
5.3.2 界面接触电阻分析 | 第67-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情况 | 第81页 |
课题项目支撑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