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1.3 拟攻克的难点及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1 硬信息对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 | 第17-19页 |
2.1.1 财务信息对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 | 第17-18页 |
2.1.2 社会资本信息对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 | 第18页 |
2.1.3 人口特征信息对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 软信息对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 历史信息对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 | 第20-21页 |
3 模型构建及假设提出 | 第21-30页 |
3.1 模型背景假设 | 第21页 |
3.2 简单情形 | 第21-26页 |
3.3 重复借贷情形 | 第26-28页 |
3.4 进一步提出假设 | 第28-30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0-36页 |
4.1 样本来源及预处理 | 第30-31页 |
4.2 研究模型和变量定义 | 第31-33页 |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6页 |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6-53页 |
5.1 有无历史信息对网络借贷行为有影响吗? | 第36-38页 |
5.2 历史信息对网络借贷行为产生何种影响? | 第38-41页 |
5.3 历史信息对哪一类借款人的作用更显著? | 第41-49页 |
5.3.1 基于年龄分样本的历史融资概率对借贷行为的影响 | 第41-44页 |
5.3.2 基于教育程度分样本的历史融资概率对借贷行为的影响 | 第44-47页 |
5.3.3 基于信用等级分样本的历史融资概率对借贷行为的影响 | 第47-49页 |
5.4 策略性借款行为能够依据历史信息被识别? | 第49-53页 |
6 稳健性检验 | 第53-71页 |
6.1 稳健性检验之重选样本法 | 第53-61页 |
6.2 稳健性检验之变量替代法 | 第61-71页 |
7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71-7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