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初中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思路、创新性与不足 | 第13-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创新性与不足 | 第14-15页 |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 | 第15-19页 |
(一) 家庭环境及教育方面 | 第15-17页 |
(二) 学校及周边环境建设情况 | 第17页 |
(三) 学生思想状况及道德素质方面 | 第17页 |
(四) 学校思想品德课师资力量方面 | 第17-18页 |
(五) 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和考核方面 | 第18-19页 |
三、城乡结合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一) 教育环境方面 | 第19-21页 |
1、“硬件”离国家政策要求有距离 | 第19页 |
2、学校教育导向不完全切合实际 | 第19-20页 |
3、家庭教育观念错位 | 第20-21页 |
(二) 教育主体方面 | 第21-22页 |
1、教学力量较为薄弱 | 第21页 |
2、学生思想复杂,教育难度较大 | 第21-22页 |
(三) 教学运行方面 | 第22-25页 |
1、教育理念多为重智轻德 | 第22-23页 |
2、教育方式多以说教为主 | 第23页 |
3、教育考核质量堪忧 | 第23-25页 |
四、城乡结合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5-33页 |
(一) 教育环境的“人为不足” | 第25-27页 |
1、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 第25页 |
2、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较大 | 第25-26页 |
3、家庭对思想品德课重视程度不够 | 第26-27页 |
(二) 教育主体的“先天差距” | 第27-30页 |
1、部分师资队伍存在短板 | 第27-28页 |
2、学生知识面及思维方式参差不齐 | 第28-29页 |
3、生活环境异动导致思想波动大 | 第29-30页 |
(三) 教学实践的“后天疏忽” | 第30-33页 |
1、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落差较大 | 第30-31页 |
2、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 第31页 |
3、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 第31-32页 |
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五、改进城乡结合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对策 | 第33-44页 |
(一) 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环境 | 第33-36页 |
1、加强城乡结合部精神文明建设 | 第33-34页 |
2、进一步推进家—校合作体系建设 | 第34-36页 |
(二) 积极发挥思想品德课主体的作用 | 第36-39页 |
1、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能力素质 | 第36-37页 |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挖掘学生潜力 | 第37-38页 |
3、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双主体”教学效果 | 第38-39页 |
(三) 积极推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 | 第39-44页 |
1、整合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 第39-41页 |
2、改进教学手段,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 第41-42页 |
3、摒弃唯成绩论,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件1 | 第47-49页 |
附件2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