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20-22页 |
四、逻辑结构与篇章安排 | 第22-24页 |
第一章 潮汕地区的民间社会与政社合作传统 | 第24-35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与潮汕地区的民间社会 | 第25-30页 |
一、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的支持与善堂复兴 | 第25-27页 |
二、“免费凉茶”与地方慈善事业 | 第27-30页 |
第二节 近代以来潮汕地区的政社合作传统 | 第30-35页 |
一、自发的民间社会力量 | 第30-32页 |
二、妥协与合作:近代潮汕地区政府与善堂的关系 | 第32-35页 |
第二章 社会组织治理中S市政府与存心慈善会 | 第35-53页 |
第一节 S市政府的社会组织治理策略 | 第35-44页 |
一、“默许行善”:20 世纪80 年代末至2002 年 | 第36-38页 |
二、“政府收编”:2003-2008 年 | 第38-41页 |
三、“允许独立”:2009 年至今 | 第41-44页 |
第二节 存心慈善会在S市公共服务社会化中的角色 | 第44-49页 |
一、公共服务的供给者 | 第44-46页 |
二、社会力量的动员者 | 第46-47页 |
三、社会问题的“缓冲器”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存心慈善会的慈善资源汇聚与使用 | 第49-53页 |
第三章 默许性支持:S市政府的社会组织治理策略 | 第53-67页 |
第一节 默许性支持的权力运作机制 | 第53-63页 |
一、默许性支持的核心机制:权力默许与选择性赋权 | 第53-60页 |
二、“叫停权”:一种更为隐蔽的调控方式 | 第60-63页 |
第二节 配合与服从:存心慈善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法则 | 第63-67页 |
一、配合:“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 | 第63-65页 |
二、服从:存心慈善会慈善事业的底线意识 | 第65-67页 |
第四章 默许性支持的内在逻辑与生长土壤 | 第67-85页 |
第一节 默许性支持的内在逻辑 | 第67-72页 |
一、多重制度逻辑下的“灵活治理” | 第67-68页 |
二、控制与赋权的发展策略 | 第68-70页 |
三、社会组织治理的现实困境 | 第70-72页 |
第二节 默许性支持的生长土壤 | 第72-85页 |
一、默许性支持的文化传统 | 第72-76页 |
二、默许性支持的政治时势 | 第76-79页 |
三、默许性支持的信任基础 | 第79-8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8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附录 | 第94-99页 |
后记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