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 | 第9-11页 |
·G蛋白偶联受体分类 | 第11页 |
·传统的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生物信息学 | 第11-12页 |
·生物信息学在G蛋白偶联受体中的运用 | 第12-15页 |
·G蛋白偶联受体编码序列的确定 | 第12-13页 |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的功能研究 | 第13-14页 |
·序列相似性比较方法 | 第13-14页 |
·结构域搜索的方法 | 第14页 |
·构建系统发生树的方法 | 第14页 |
·基于配体相似性的虚拟筛选 | 第14页 |
·G蛋白偶联受体进化生物学研究 | 第14-15页 |
·总结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第二章:家蚕基因组中G蛋白偶联受体的识别与功能预测 | 第19-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数据来源 | 第20页 |
·家蚕蛋白组数据来源 | 第20页 |
·果蝇蛋白组序列来源 | 第20页 |
·按蚊蛋白组序列来源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家蚕基因组中G蛋白偶联受体的确定 | 第20-21页 |
·系统进化分析 | 第2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8页 |
·类视紫红质受体家族(A类) | 第23-32页 |
·视蛋白 | 第23-24页 |
·生物胺受体 | 第24-26页 |
·神经肽及蛋白激素受体 | 第26-31页 |
·嘌玲/腺苷受体 | 第31-32页 |
·分泌素受体家族(B类) | 第32-34页 |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家族(C类) | 第34-36页 |
·Frizzled受体家族(F类) | 第36-38页 |
·非典型的7TM蛋白 | 第38页 |
·总结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第三章:大麻素受体CB1与G蛋白结合的机制研究 | 第44-63页 |
·前言 | 第44-4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5-49页 |
·多序列联配 | 第45-46页 |
·同源建模 | 第46-48页 |
·人类大麻素受体CB1非活性构象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46-47页 |
·大麻素受体CB1活性构象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47-48页 |
·人类Gs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48页 |
·人类Gi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48页 |
·Gs-CB1复合物模型的构建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多序列联配结果 | 第49页 |
·大麻素受体CB1-Gs相互作用分析 | 第49-55页 |
·H219、R220、R226 | 第49-51页 |
·I216、I227、V228 | 第51-52页 |
·S217、I218、P231、K232 | 第52页 |
·L222 | 第52-55页 |
·总结 | 第55-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硕士期间发表或拟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