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构型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1.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2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传统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 第12-14页 |
1.2.2 新型双电机构型电动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多动力源驱动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变速器参数设计与优化 | 第21-33页 |
2.1 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结构 | 第21-22页 |
2.2 纯电动车仿真模型建立 | 第22-24页 |
2.2.1 整车模型 | 第22页 |
2.2.2 电池模型 | 第22-23页 |
2.2.3 电机模型 | 第23-24页 |
2.3 AMT传动比范围确定 | 第24-25页 |
2.3.1 约束条件的设计 | 第24页 |
2.3.2 最大速比的范围确定 | 第24-25页 |
2.3.3 最小速比的范围确定 | 第25页 |
2.4 动态规划算法优化 | 第25-26页 |
2.5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26-32页 |
2.6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双电机构型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第33-53页 |
3.1 双电机构型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3.1.1 双电机构型Ⅰ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3.1.2 双电机构型Ⅱ结构设计 | 第34页 |
3.2 双电机构型参数设计 | 第34-36页 |
3.2.1 双电机构型Ⅰ参数设计 | 第34-35页 |
3.2.2 双电机构型Ⅱ参数设计 | 第35-36页 |
3.3 基于规则的整车控制策略设计 | 第36-44页 |
3.3.1 双电机构型Ⅰ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 | 第39-42页 |
3.3.2 双电机构型Ⅱ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 | 第42-44页 |
3.4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3.4.1 整车模型与控制策略搭建 | 第44-45页 |
3.4.2 经济性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3.5 小结 | 第50-53页 |
第4章 动态规划算法优化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 | 第53-67页 |
4.1 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动态规划问题分析 | 第53-56页 |
4.1.1 离散化处理 | 第54页 |
4.1.2 系统状态函数确定 | 第54-55页 |
4.1.3 代价函数确定 | 第55页 |
4.1.4 边界约束 | 第55-56页 |
4.1.5 动态规划算法求解 | 第56页 |
4.2 动态规划算法优化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 | 第56-62页 |
4.2.1 转矩分配比例优化 | 第58-61页 |
4.2.2 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的优化 | 第61-62页 |
4.3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4.3.1 双电机构型Ⅰ仿真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4.3.2 双电机构型Ⅱ仿真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4.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dSPACE硬件在环实验台及仿真 | 第67-79页 |
5.1 dSPACE硬件在环方案设计 | 第67页 |
5.2 dSPACE硬件在环实验台设计 | 第67-70页 |
5.2.0 实验平台搭建 | 第67-68页 |
5.2.1 dSPACE整车模型建立 | 第68-69页 |
5.2.2 VCU控制策略模型建立 | 第69-70页 |
5.3 硬件在环仿真及结果 | 第70-77页 |
5.3.1 循环工况仿真试验 | 第70-71页 |
5.3.2 经济性仿真试验 | 第71-77页 |
5.4 小结 | 第77-7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