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 第12-14页 |
1.2.1 SO_2和NO_X的危害 | 第12页 |
1.2.2 烟气脱硫技术 | 第12-13页 |
1.2.3 烟气脱硝技术 | 第13页 |
1.2.4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 第13-14页 |
1.3 湿法烟气脱硫脱硝资源化回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吸收液浓缩结晶制备复合肥料 | 第15-16页 |
1.3.2 氨法烟气脱硫副产环己酮肟 | 第16-17页 |
1.3.3 吸收液电渗析再生氨水 | 第17-18页 |
1.3.4 吸收液电解制备过硫酸铵 | 第18-19页 |
1.4 过硫酸铵制备及结晶工艺现状 | 第19-22页 |
1.4.1 国内外过硫酸铵制备工艺现状 | 第19-20页 |
1.4.2 过硫酸铵结晶工艺现状 | 第20-22页 |
1.5 课题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5.1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氨基湿法脱硫脱硝吸收液电解制备过硫酸铵的实验研究 | 第25-41页 |
2.1 氨基脱硫脱硝吸收液电解制备过硫酸铵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5-26页 |
2.1.2 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 第26页 |
2.1.3 过硫酸铵的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2.2 电解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2.2.1 阳极液组成对电解的影响 | 第27-30页 |
2.2.2 阴极硫酸浓度对电解的影响 | 第30页 |
2.2.3 电解液温度对电解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4 电流密度对电解的影响 | 第31-33页 |
2.2.5 电解液循环流速对电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2.2.6 电解时间对电解的影响 | 第34-35页 |
2.2.7 吸收液中杂质对电解的影响 | 第35-38页 |
2.2.8 模拟吸收液电解性能实验 | 第38页 |
2.3 电解实验条件优化与选择 | 第38-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过硫酸铵真空蒸发结晶工艺研究 | 第41-55页 |
3.1 过硫酸铵真空蒸发结晶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41-42页 |
3.1.2 实验装置及过程 | 第42页 |
3.1.3 结晶产品的粒度及纯度分析 | 第42-43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3.2.1 过硫酸铵初始浓度对结晶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2 硫酸铵浓度对结晶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3 硫酸浓度对结晶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4 搅拌速率对结晶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5 蒸发温度对结晶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6 杂质离子对结晶的影响 | 第48-52页 |
3.2.7 模拟电解后吸收液结晶实验 | 第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四章 氨基湿法脱硫脱硝吸收液预处理工艺及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 第55-67页 |
4.1 吸收液预处理工艺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4.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55-56页 |
4.1.2 亚硫酸铵氧化实验 | 第56-5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4.2.1 铁离子的脱除 | 第57页 |
4.2.2 尿素的脱除 | 第57-58页 |
4.2.3 亚硫酸根的氧化 | 第58-62页 |
4.3 烟气净化系统工艺优化与经济效益分析 | 第62-65页 |
4.3.1 烟气净化系统工艺优化及案例计算 | 第62-63页 |
4.3.2 与单独脱硫、脱硝工艺成本校核及经济效益分析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5.2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今后的工作建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A 工业过硫酸铵要求(GB/T 23939-2009)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