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1 我国绿潮发生概况 | 第11页 |
2 我国大型海藻藻华分子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2.1 形态学的鉴定方法 | 第11-12页 |
2.2 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 | 第12-14页 |
3 绿潮藻类分类学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3.1 形态学分类的局限性 | 第14-15页 |
3.2 绿潮藻类分子分类学的发展 | 第15-16页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绿潮藻凝胶电泳快速鉴定技术 | 第17-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1.1 样品的采集 | 第17-18页 |
1.2 基因组提取 | 第18-19页 |
1.3 藻样总DNA的5SrDNA间隔区序列和ITS序列PCR扩增 | 第19页 |
1.4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19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2.1 江苏如东、大丰、吕泗紫菜笩架固着绿藻及南黄海早期漂浮绿藻的分子检测 | 第20-23页 |
2.2 绿潮藻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鉴定技术 | 第23-24页 |
3 讨论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黄海绿潮藻种类演替规律研究 | 第26-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1.1 样品的采集 | 第26-30页 |
1.2 基因组提取及PCR扩增 | 第30-31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1-43页 |
2.1 2016 年1月至4月江苏沿岸紫菜筏架固着绿潮藻种类鉴定和构成 | 第31-35页 |
2.2 2016 -2017年江苏沿岸紫菜筏架固着绿潮藻种类鉴定和构成 | 第35-39页 |
2.3 2016 -2017年南黄海早期漂浮绿潮藻种类鉴定和种类构成 | 第39-42页 |
2.4 2009 -2017年南黄海早期漂浮绿潮藻种类演替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6页 |
第三章 黄海绿潮浒苔亚型演替规律研究 | 第46-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1.1 样品的采集 | 第46-48页 |
1.2 基因组提取及PCR扩增 | 第48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2.1 2016 -2017年南黄海绿潮藻浒苔种III型的种类鉴定和新趋势 | 第48-50页 |
2.2 2016 -2017年南黄海绿潮藻浒苔种5S-I型和5S-II型演替趋势 | 第50-51页 |
2.3 2009 -2017年历年南黄海绿潮藻浒苔种I型和II型演替趋势 | 第51-55页 |
3 讨论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一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