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平台的核心理论概述 | 第12-17页 |
(一) 基本定义 | 第12-13页 |
(二) 起源与发展 | 第13-14页 |
(三) 组织形式 | 第14-17页 |
1、公司制PE | 第15页 |
2、有限合伙制PE | 第15-16页 |
3、信托制PE | 第16-17页 |
二、“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退出机制的法律探索 | 第17-32页 |
(一) 法律障碍下的传统私募股权融资退出方式 | 第17-29页 |
1、IPO | 第19-24页 |
2、并购重组 | 第24-26页 |
3、股权转让 | 第26-27页 |
4、回购退出 | 第27-28页 |
5、清算 | 第28-29页 |
(二) 国内外有关“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退出的法律现状 | 第29-32页 |
1、域外法律现状 | 第29-30页 |
2、国内法律现状 | 第30-32页 |
三、我国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平台退出的法律障碍具体问题梳理 | 第32-36页 |
(一) 各退出环节涉及的规章效力低、政策干预大 | 第32-33页 |
(二) 退出过程中多方协议缺乏明确的法律定性 | 第33-34页 |
(三) 我国资本市场退出渠道基础不稳且退出方式单一 | 第34-36页 |
四、针对我国法律障碍问题的应然解决建议 | 第36-45页 |
(一) 制定明确的规定内容来促成制度完善 | 第36-39页 |
1、完善相关规定及出台相应法律 | 第36-37页 |
2、基于适当降低中小板企业IPO上市标准而给予放宽借壳上市的监管 | 第37页 |
3、进一步落实信托制私募股权融资的上市IPO退出方式的应用 | 第37-38页 |
4、对《公司法》第143条公司股权回购条款进行必要修改 | 第38-39页 |
(二) 规范协议条款的法律效力 | 第39页 |
(三) 立意于鼓励多渠道退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 | 第39-43页 |
1、快速发展的新三板场外交易市场已成退出新渠道 | 第41页 |
2、加大对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退出渠道的重视 | 第41-42页 |
3、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退出渠道的蓬勃发展 | 第42页 |
4、刚刚起步的PE二级市场亦是退出的重要渠道 | 第42-43页 |
(四) 借鉴于“36氪”私募股权融资平台“下轮氪退”模式的中途退出路径确立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谢辞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附件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