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生理学论文

HepG2细胞中p53与线粒体介导凋亡的关系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9页
    1.1 p53研究进展第8-11页
        1.1.1 p53基因和p53基因突变第8页
        1.1.2 p53蛋白概述及结构特性第8-9页
        1.1.3 p53与MDM2/MDM4相互作用第9-10页
        1.1.4 p53与肿瘤治疗第10-11页
    1.2 基因敲除简介第11-13页
        1.2.1 基因敲除技术第11-12页
        1.2.2 CRISPER/Cas9系统第12-13页
        1.2.3 p53基因敲除第13页
    1.3 p53与细胞凋亡第13-14页
        1.3.1 细胞凋亡概述第13页
        1.3.2 p53参与的细胞凋亡途径第13-14页
    1.4 p53与线粒体介导凋亡的关系第14-17页
        1.4.1 线粒体简介第14页
        1.4.2 线粒体与自噬、凋亡的关系第14-15页
        1.4.3 p53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第15-16页
        1.4.4 线粒体膜电位与细胞凋亡第16-17页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17-19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5.2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7-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39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4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19页
        2.1.2 细胞株第19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19-20页
        2.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20-22页
        2.1.5 常用溶液配制第22-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9页
        2.2.1 重组质粒构建第24-28页
        2.2.2 细胞培养第28-29页
        2.2.3 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第29-30页
        2.2.4 获取目的基因第30-31页
        2.2.5 MTT细胞活力检测、耐药实验第31页
        2.2.6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第31-34页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第34-35页
        2.2.8 细胞的DNA/RNA提取第35-36页
        2.2.9 T7核酸内切酶(T7E1)第36-37页
        2.2.10 线粒体膜电位染色第37-39页
第三章 结果分析第39-58页
    3.1 p53基因敲除第39-45页
        3.1.1 p53基因敲除细胞株的构建及验证第39-43页
        3.1.2 wtp53细胞抗药性的影响第43-45页
    3.2 表达不同p53蛋白及耐药性影响第45-48页
        3.2.1 不同p53对细胞抗药性的影响第45页
        3.2.2 表达不同p53稳定细胞株蛋白与纯化第45-48页
    3.3 不同p53与线粒体基因的关系第48-52页
        3.3.1 不同p53与线粒体基因mtND1和mtND2结合第48-50页
        3.3.2 p53对线粒体基因mtND1和mtND2表达的调控第50-52页
    3.4 p53与线粒体膜电位的关系第52-58页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结论第58页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第65-70页
个人简历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去细胞肝脏支架诱导T细胞凋亡抑制T细胞激活
下一篇:黑曲霉CBS 513.88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