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出口贸易论文

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研究目标及思路第17-18页
        1.2.1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2.2 研究思路第18页
    1.3 研究模型介绍及技术路线第18-24页
        1.3.1 研究模型介绍第18-23页
        1.3.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24-2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5-38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37页
        2.1.1 国外研究现状第25-31页
        2.1.2 国内研究现状第31-37页
    2.2 研究评述第37-38页
第3章 我国金融发展历程与贸易发展情况第38-66页
    3.1 中国金融发展历程第38-46页
        3.1.1 计划经济时期:1948—1977年第38-40页
        3.1.2 快速发展阶段:1978—2000年第40-44页
        3.1.3 跨越发展阶段:2001—2012年第44-45页
        3.1.4 深化改革阶段:2013年以后第45-46页
    3.2 中国金融发展现状第46-58页
        3.2.1 银行业第46-48页
        3.2.2 证券期货业第48-51页
        3.2.3 保险业第51-53页
        3.2.4 金融市场第53-58页
    3.3 中国贸易发展情况第58-66页
        3.3.1 入世以来开中国贸易政策调整第58-61页
        3.3.2 中国货物贸易现状第61-64页
        3.3.3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第64-66页
第4章 金融规模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第66-87页
    4.1 金融规模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第66-74页
        4.1.1 最优外部融资第67-69页
        4.1.2 商业银行贷款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第69-70页
        4.1.3 商业信用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第70-71页
        4.1.4 政策性金融对出口贸易企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第71-73页
        4.1.5 股权融资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第73-74页
    4.2 变量的选择第74-75页
    4.3 我国金融规模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第75-87页
        4.3.1 出口贸易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检验第76-78页
        4.3.2 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第78-80页
        4.3.3 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第80-81页
        4.3.4 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分解第81-82页
        4.3.5 计量结果分析第82-87页
第5章 金融结构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第87-102页
    5.1 金融理论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第87-97页
        5.1.1 间接融资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第89-93页
        5.1.2 直接融资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第93-95页
        5.1.3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第95-97页
    5.2 变量的选择第97-98页
    5.3 我国金融结构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第98-102页
        5.3.1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第98-99页
        5.3.2 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分解第99-100页
        5.3.3 计量结果分析第100-102页
第6章 金融效率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第102-113页
    6.1 金融效率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作用机理第102-105页
        6.1.1 分置效率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第103页
        6.1.2 转化效率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第103-104页
        6.1.3 配置效率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第104-105页
    6.2 变量的选取第105-106页
    6.3 我国金融规模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第106-113页
        6.3.1 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第106-108页
        6.3.2 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分解第108-109页
        6.3.3 计量结果分析第109-113页
第7章 政策建议第113-124页
    7.1 强化宏观金融政策调控第113-115页
        7.1.1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有效的财政政策第113-114页
        7.1.2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第114-115页
        7.1.3 完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第115页
    7.2 加快推进金融法制化进程第115-118页
        7.2.1 加快推动监管体制改革相关立法第115-116页
        7.2.2 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第116页
        7.2.3 建立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统一监管第116页
        7.2.4 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第116-117页
        7.2.5 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第117页
        7.2.6 完善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制度第117页
        7.2.7 加强金融消费保护立法第117-118页
    7.3 加强大西北、大西南经济综合区金融建设第118-124页
        7.3.1 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第118-119页
        7.3.2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第119-120页
        7.3.3 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业态第120-122页
        7.3.4 增加金融有效供给第122页
        7.3.5 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建设第122-123页
        7.3.6 建立非上市企业重要会计信息适度披露机制第123-124页
第8章 结论第124-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个人简历与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影子银行信用扩张对企业部门杠杆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国际商务谈判综合竞争力对外贸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