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一类运动冗余混联机构的动力学及刚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串并混联机构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混联机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冗余并联机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机构的理论研究现状第18-23页
        1.3.1 运动学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2 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3 刚度研究现状第21-23页
    1.4 串并混联机构的应用研究第23-24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7页
第2章 含直线分支冗余混联机构运动学分析第27-57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一般运动冗余混联机构概述第27-29页
    2.3 单个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29-32页
        2.3.1 位置正解第29页
        2.3.2 位置反解第29-30页
        2.3.3 速度和加速度的求解第30-32页
    2.4 运动冗余混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32-38页
        2.4.1 运动冗余混联机构的速度分析第32-33页
        2.4.2 运动冗余混联机构的加速度分析第33-34页
        2.4.3 基于输入速度和加速度的运动冗余混联机构加速度正解第34-38页
    2.5 2(3SPR)+3RPS运动冗余混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38-46页
        2.5.1 机构结构概述第38-39页
        2.5.2 机构的位置反解第39-40页
        2.5.3 机构的速度分析第40-41页
        2.5.4 机构的加速度分析第41-43页
        2.5.5 机构的运动学仿真第43-46页
    2.6 (4SPS+SPR)+4SPS/SP+3SPR运动冗余混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46-56页
        2.6.1 机构的结构概述第47-48页
        2.6.2 机构的位置反解第48-49页
        2.6.3 机构的速度分析第49-52页
        2.6.4 机构的加速度分析第52-53页
        2.6.5 机构的运动学仿真第53-56页
    2.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3章 含直线分支的冗余混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第57-73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运动冗余混联机构的静力学分析第57-58页
    3.3 分支的运动学分析第58-61页
        3.3.1 分支的广义速度模型第58-60页
        3.3.2 分支的广义加速度模型第60-61页
    3.4 运动冗余混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第61-63页
        3.4.1 构件的质量特性第61-62页
        3.4.2 构件的受力第62-63页
        3.4.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3页
    3.5 2(3SPR)+3RPS运动冗余混联机构的静力学分析第63-64页
    3.6 2(3SPR)+3RPS运动冗余混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第64-72页
        3.6.1 分支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求解第64-65页
        3.6.2 分支广义速度和广义加速度的求解第65-68页
        3.6.3 构件的质量特性和受力第68-69页
        3.6.4 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第69页
        3.6.5 机构的静/动力学仿真第69-72页
    3.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4章 并联及串并混联机构刚度和弹性变形分析第73-101页
    4.1 引言第73页
    4.2 并联机构刚度和弹性变形分析第73-82页
        4.2.1 一般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第73-74页
        4.2.2 直线分支的弹性变形分析第74-80页
        4.2.3 并联机构的总变形及刚度分析第80-82页
    4.3 一般并联机构的静刚度分析第82-83页
    4.4 3SPR并联机构的刚度和弹性变形分析第83-91页
        4.4.1 分支的弹性变形第84-88页
        4.4.2 3SPR并联机构的刚度模型第88-89页
        4.4.3 数值算例分析第89-91页
    4.5 串并混联机构的弹性变形分析第91-92页
        4.5.1 串并混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第91页
        4.5.2 串并混联机构的总变形第91-92页
    4.6 3SPR+3RPS混联机构弹性变形分析第92-100页
        4.6.1 3SPR+3RPS串并混联机构概述第92-93页
        4.6.2 机构分支的变形求解第93-95页
        4.6.3 数值算例分析第95-97页
        4.6.4 有限元分析第97-100页
    4.7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5章 运动冗余混联机构应用研究第101-133页
    5.1 引言第101页
    5.2 3SPR+3RPS三指串并混联机构分析第101-119页
        5.2.1 3SPR+3RPS三指串并混联机构概述第101-102页
        5.2.2 机构的位置和工作空间分析第102-105页
        5.2.3 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105-115页
        5.2.4 机构的力学分析第115-119页
    5.3 串并混联的仿人机械臂机构分析第119-132页
        5.3.1 肩关节和腕关节3PSS/S机构分析第120-122页
        5.3.2 肘关节R+(RPR+R)机构分析第122-127页
        5.3.3 串并混联的仿人机械臂机构分析第127-129页
        5.3.4 机构的运动学仿真第129-132页
    5.4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6章 机械手指与并联机构协调操作实验研究第133-138页
    6.1 引言第133页
    6.2 实验样机第133-134页
    6.3 机构的控制系统第134-135页
    6.4 含三手指3SPR混联机构的运动实验第135-137页
        6.4.1 实验过程第135-137页
        6.4.2 实验结果分析第137页
    6.5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结论第138-140页
附录第140-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55-157页
致谢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多闭环过约束机构受力机理分析
下一篇:大型直缝焊管三辊连续矫直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