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饲料论文

反刍动物益生菌的筛选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0页
    1.1 反刍动物第9-14页
        1.1.1 反刍胃第9-11页
        1.1.2 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第11页
        1.1.3 瘤胃第11-12页
        1.1.4 瘤胃中的微生物第12-14页
    1.2 饲用微生物制剂第14-15页
        1.2.1 微生物制剂的分类第14页
        1.2.2 微生物制剂的作用第14-15页
        1.2.3 微生物制剂的国内外发展前景和进展第15页
    1.3 微生物的分离检测方法第15-18页
        1.3.1 微生物的分离方法第15-17页
            1.3.1.1 稀释倒平板法第16页
            1.3.1.2 涂布平板法第16页
            1.3.1.3 平板划线法第16-17页
            1.3.1.4 稀释摇管法第17页
            1.3.1.5 富集培养法第17页
        1.3.2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第17-18页
            1.3.2.1 革兰氏染色第17页
            1.3.2.2 电镜检测第17-18页
            1.3.2.3 16S rDNA鉴定第18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2页
        2.1.1 试剂第20-21页
        2.1.2 实验仪器第21页
        2.1.3 样品来源第21页
        2.1.4 培养基配方第21-22页
            2.1.4.1 富集培养基第21页
            2.1.4.2 分离纯化培养基第21-22页
            2.1.4.3 鉴别培养基第22页
            2.1.4.4 发酵培养基第22页
    2.2 试验方法第22-31页
        2.2.1 菌种分离方法第22-23页
            2.2.1.1 富集培养第22-23页
            2.2.1.2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纯化第23页
        2.2.2 产酶菌株的筛选第23-24页
            2.2.2.1 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第23页
            2.2.2.2 筛选淀粉酶产生菌第23-24页
            2.2.2.3 筛选蛋白酶产生菌第24页
            2.2.2.4 筛选脂肪酶产生菌第24页
        2.2.3 产酶菌株酶活的测定第24-28页
            2.2.3.1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DNS法第24-26页
            2.2.3.2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DNS法第26-28页
        2.2.4 菌株的菌种分类鉴定第28-31页
            2.2.4.1 形态观察第28-29页
                2.2.4.1.1 光学显微镜镜检第28-29页
                2.2.4.1.2 扫描电镜镜检第29页
            2.2.4.2 生理生化鉴定第29-30页
            2.2.4.3 16S rDNA鉴定第30-31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1-42页
    3.0 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及形态第31-32页
    3.1 产酶菌株的筛选第32-34页
    3.2 产酶菌株酶活的测定第34-35页
        3.2.1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酶活测定第34页
        3.2.2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第34-35页
    3.3 菌株的菌种鉴定第35-42页
        3.3.1 X3、X4菌株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第35-37页
        3.3.2 X3、X4菌株16S rDNA鉴定结果第37-42页
第四章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板蓝根多糖对伪狂犬病毒感染猪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
下一篇:17号染色体影响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胴体长的主效位点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