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1.1.1 现实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政策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1.3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1.3.1 欺凌 | 第13页 | 
| 1.3.2 校园欺凌 | 第13-14页 | 
| 1.3.3 校园欺凌应对 | 第14-15页 | 
| 1.4 研究设计与过程 | 第15-20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4.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4.4 研究过程 | 第17-2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 2.1 国内外校园欺凌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 2.2 国内外校园欺凌实证研究 | 第22-23页 | 
| 2.3 国内外校园欺凌实践研究 | 第23-25页 | 
| 2.4 研究述评 | 第25-26页 | 
| 3 临汾J中学校园欺凌发生状况 | 第26-44页 | 
| 3.1 样本校校园欺凌整体状况 | 第26-35页 | 
| 3.1.1 欺凌与被欺凌行为发生率和发生次数 | 第26-28页 | 
| 3.1.2 欺凌与被欺凌行为发生时间和地点 | 第28-29页 | 
| 3.1.3 欺凌与被欺凌行为发生类型和方式 | 第29-32页 | 
| 3.1.4 欺凌与被欺凌行为报告情况 | 第32页 | 
| 3.1.5 对欺凌与被欺凌行为的感受和态度 | 第32-35页 | 
| 3.2 样本校校园欺凌内部差异状况 | 第35-39页 | 
| 3.2.1 不同年级学生校园欺凌发生率差异 | 第35-36页 | 
| 3.2.2 不同性别学生校园欺凌发生率差异 | 第36-37页 | 
| 3.2.3 不同职位学生校园欺凌发生率差异 | 第37页 | 
| 3.2.4 不同家庭类型学生校园欺凌发生率差异 | 第37-38页 | 
| 3.2.5 不同家庭结构学生校园欺凌发生率差异 | 第38-39页 | 
| 3.3 研究结论 | 第39-44页 | 
| 3.3.1 超三成学生涉及参与校园欺凌事件 | 第39页 | 
| 3.3.2 多数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教室,且多为上学/放学时间或下课期间 | 第39页 | 
| 3.3.3 言语欺凌为最主要的欺凌类型 | 第39-40页 | 
| 3.3.4 多数欺凌行为由男生独自实施 | 第40页 | 
| 3.3.5 近四成被欺凌者隐瞒校园欺凌事件 | 第40页 | 
| 3.3.6 约两成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对欺凌持极端感受 | 第40-41页 | 
| 3.3.7 约一成学生对应对欺凌持消极态度 | 第41页 | 
| 3.3.8 八年级学生、男生等为校园欺凌高发人群 | 第41-42页 | 
| 3.3.9 班干部更易成为欺凌者 | 第42-44页 | 
| 4 临汾J中学校园欺凌应对状况 | 第44-58页 | 
| 4.1 样本校校园欺凌预防状况 | 第44-50页 | 
| 4.1.1 样本校欺凌防治管理状况 | 第44-47页 | 
| 4.1.2 样本校欺凌防治教育状况 | 第47-50页 | 
| 4.2 样本校校园欺凌管控状况 | 第50-52页 | 
| 4.2.1 样本校欺凌事件报告状况 | 第50-51页 | 
| 4.2.2 样本校欺凌事件调查状况 | 第51-52页 | 
| 4.3 样本校校园欺凌处理状况 | 第52-53页 | 
| 4.3.1 样本校欺凌事件处置状况 | 第52页 | 
| 4.3.2 样本校欺凌事件干预状况 | 第52-53页 | 
| 4.4 研究结论 | 第53-58页 | 
| 4.4.1 样本校校园欺凌预防状况 | 第53-55页 | 
| 4.4.2 样本校校园欺凌管控状况 | 第55页 | 
| 4.4.3 样本校校园欺凌处理状况 | 第55-58页 | 
| 5 对策与建议 | 第58-70页 | 
| 5.1 教育为先,构筑反欺凌思想防线 | 第58-62页 | 
| 5.1.1 完善学生欺凌防治教育体系 | 第58-60页 | 
| 5.1.2 健全教职工欺凌防治培训体系 | 第60-61页 | 
| 5.1.3 建立家长欺凌防治培训体系 | 第61-62页 | 
| 5.2 预防为主,健全反欺凌防控体系 | 第62-66页 | 
| 5.2.1 完善欺凌防治专用资源 | 第62-63页 | 
| 5.2.2 成立欺凌防治专属组织 | 第63-64页 | 
| 5.2.3 建立欺凌防治专项制度 | 第64-66页 | 
| 5.3 保护为要,完善受害者干预机制 | 第66-67页 | 
| 5.3.1 构建受害者人身保护机制 | 第66-67页 | 
| 5.3.2 健全受害者心理保护机制 | 第67页 | 
| 5.4 法治为基,强化欺凌者处置机制 | 第67-70页 | 
| 5.4.1 一般欺凌事件处置办法 | 第68页 | 
| 5.4.2 严重欺凌事件处置办法 | 第68页 | 
| 5.4.3 恶劣欺凌事件处置办法 | 第68-70页 | 
| 6 研究总结与反思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录 | 第76-82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