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

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1-14页
2 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方法与实验研究第14-44页
    2.1 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方法第14-23页
        2.1.1 质量线理论第14-15页
        2.1.2 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方法第15-19页
        2.1.3 发动机惯性参数坐标变换方法第19-23页
    2.2 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原理性实验装置第23-25页
        2.2.1 装置结构及其参数第23-24页
        2.2.2 固有频率测试第24-25页
        2.2.3 惯性参数计算第25页
    2.3 标准块惯性参数识别仿真第25-28页
    2.4 标准块惯性参数识别精度影响因素分析第28-35页
        2.4.1 弹簧刚度和阻尼的影响第29-30页
        2.4.2 坐标误差的影响第30-32页
        2.4.3 角度误差的影响第32-34页
        2.4.4 噪声的影响第34-35页
    2.5 标准块惯性参数识别实验第35-42页
        2.5.1 实验方案第35-38页
        2.5.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第38-40页
        2.5.3 识别装置惯性参数标定第40-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4页
3 安装状态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第44-70页
    3.1 安装状态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方法第44-47页
    3.2 安装状态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仿真第47-51页
        3.2.1 发动机振动仿真模型第47-48页
        3.2.2 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仿真第48-51页
    3.3 安装状态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精度影响因素分析第51-63页
        3.3.1 坐标误差的影响第51-55页
        3.3.2 角度误差的影响第55-59页
        3.3.3 噪声的影响第59-60页
        3.3.4 矩阵条件数的影响第60-63页
    3.4 安装状态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实验第63-68页
        3.4.1 安装状态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实验方案第63-67页
        3.4.2 安装状态发动机惯性参数实验识别结果第67-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4 基于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的激振力识别研究第70-86页
    4.1 发动机激振源分析第70-74页
        4.1.1 往复惯性力与力矩第70-73页
        4.1.2 离心惯性力与离心惯性力矩第73-74页
        4.1.3 气缸压力第74页
        4.1.4 发动机总体激振力分析第74页
    4.2 发动机激振力识别研究第74-82页
        4.2.1 发动机激振力识别方法第74-76页
        4.2.2 发动机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与激振力识别仿真第76-77页
        4.2.3 发动机激振力识别影响因素分析第77-82页
    4.3 发动机激振力识别实验第82-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5 总结与展望第86-88页
    5.1 全文总结第86页
    5.2 不足和展望第86-88页
致谢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第94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4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斯随机过程的高精度近似建模及其在车身声学结构特性优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汽车纵横向力协同与容错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