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2 山西红色资源的内涵及类型 | 第13-23页 |
2.1 山西红色资源的内涵 | 第13-16页 |
2.1.1 红色资源的内涵 | 第13-14页 |
2.1.2 山西红色资源的内涵 | 第14-16页 |
2.2 山西红色资源的类型 | 第16-23页 |
2.2.1 山西红色精神 | 第16-18页 |
2.2.2 山西红色文艺 | 第18-19页 |
2.2.3 山西红色遗址 | 第19-21页 |
2.2.4 山西红色人物 | 第21-23页 |
3 山西红色资源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第23-27页 |
3.1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 第23-24页 |
3.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 第24页 |
3.3 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 第24-25页 |
3.4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第25-27页 |
4 山西红色资源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27-45页 |
4.1 高校将山西红色资源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初步进展 | 第27-30页 |
4.1.1 高校赴山西革命老区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 | 第27-28页 |
4.1.2 高校将山西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 第28-29页 |
4.1.3 高校利用大众传媒对山西红色资源进行宣传 | 第29-30页 |
4.2 山西红色资源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 第30-38页 |
4.2.1 大学生对山西红色资源的认知程度不高 | 第30-32页 |
4.2.2 山西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程度不强 | 第32-34页 |
4.2.3 山西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充分 | 第34-36页 |
4.2.4 利用山西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效果不佳 | 第36-38页 |
4.2.5 党团活动的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 | 第38页 |
4.3 山西红色资源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8-45页 |
4.3.1 大学生自身特点影响其对山西红色资源的认同 | 第38-41页 |
4.3.2 教师队伍素养欠缺影响山西红色资源的吸引力 | 第41-42页 |
4.3.3 缺乏常态化影响高校利用山西红色资源育人目标的实现 | 第42-43页 |
4.3.4 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阻碍山西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的效果 | 第43-45页 |
5 山西红色资源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途径 | 第45-57页 |
5.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对山西红色资源的应用能力 | 第45-50页 |
5.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挖掘山西红色资源内容 | 第45-48页 |
5.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利用山西红色资源的方法 | 第48-50页 |
5.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道德素养 | 第50页 |
5.2 高校将山西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 | 第50-52页 |
5.2.1 利用山西红色资源构建校园环境 | 第50-51页 |
5.2.2 利用山西红色资源开展校园活动 | 第51页 |
5.2.3 推动高校红色社团不断壮大 | 第51-52页 |
5.2.4 将山西红色资源引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 第52页 |
5.3 高校形成山西红色资源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 第52-54页 |
5.3.1 高校形成山西红色资源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构 | 第53页 |
5.3.2 高校提供山西红色资源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保障 | 第53页 |
5.3.3 高校对山西红色资源融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监督 | 第53-54页 |
5.4 大学生强化自我教育,发挥自主性 | 第54-57页 |
5.4.1 提升自身的山西红色文化知识,树立文化自信 | 第54-55页 |
5.4.2 借助榜样激励,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 | 第55页 |
5.4.3 加强社会实践,锻炼自身能力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