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本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ST岩石公司的发展变革和信息披露违规历史回顾 | 第16-34页 |
第一节 ST岩石公司的发展变革 | 第16-23页 |
一 ST岩石名字变更史 | 第16-17页 |
二 陶瓷起家 | 第17-18页 |
三 资本高手陈隆基 | 第18-20页 |
四 沦为资本腾挪平台 | 第20-22页 |
五 五牛系入主 | 第22-23页 |
第二节 ST岩石信息披露违规的历史回顾 | 第23-34页 |
一 陈隆基控制时期的信息披露违规 | 第24-27页 |
二 鲜言控制时期的信息披露违规 | 第27-31页 |
三 五牛基金控制时期的信息披露违规 | 第31-34页 |
第三章 ST岩石信息披露违规方式和动机分析 | 第34-44页 |
第一节 ST岩石信息披露的违规的方式 | 第35-39页 |
一 重大遗漏 | 第35-36页 |
二 虚假叙述 | 第36页 |
三 误导性陈述 | 第36-37页 |
四 延迟披露或不披露 | 第37-38页 |
五 虚列资产 | 第38-39页 |
第二节 ST岩石信息披露违规的动机 | 第39-44页 |
一 获取上市资格而违规 | 第39-40页 |
二 股票市场获利而违规 | 第40-41页 |
三 维持上市资格而违规 | 第41-42页 |
四 为了资产转移而违规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对国内信息披露违规现状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 第44-48页 |
第一节 对国内信息披露违规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一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44页 |
二 监管不力 | 第44页 |
三 上市公司违规成本低并且惩治不力 | 第44-45页 |
四 公司利益驱动 | 第45页 |
五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45页 |
六 投资者能力有限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对国内信息披露违规现状的对策建议 | 第46-48页 |
一 完善法规体系 | 第46页 |
二 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 | 第46页 |
三 完善信息披露违规责任制度 | 第46-47页 |
四 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托责任 | 第47页 |
五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47页 |
六 大力培育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8-5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一 ST岩石信息披露违规方式多样 | 第48页 |
二 ST岩石信息披露每次违规都事出有因 | 第48-49页 |
三 ST岩石信息披露违规具有状态依存性 | 第49页 |
第二节 启示 | 第49-52页 |
一 维持上市资格仍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之主要动机 | 第49-50页 |
二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往往会呈现新的信息披露违规动机 | 第50-51页 |
三 对国内证券市场保持耐心保持谨慎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