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炼焦化学工业论文--煤的高温干馏论文--化学产品加工论文--沥青加工论文

煤沥青的物理改性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煤沥青的组成与结构第9-13页
        1.1.1 煤沥青的组成第9-11页
        1.1.2 煤沥青的结构第11-13页
    1.2 煤沥青的性质第13-17页
        1.2.1 煤沥青的熔融特性第13-14页
        1.2.2 煤沥青的安全特性第14-15页
        1.2.3 煤沥青的老化特性第15-17页
    1.3 煤沥青的改性第17-20页
        1.3.1 改善煤沥青的流变性能第17-18页
        1.3.2 改善煤沥青的安全性能第18页
        1.3.3 改善煤沥青的老化性能第18-20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高岭土的插层及剥离第21-29页
    2.1 实验部分第21-22页
        2.1.1 原料及试剂第21-22页
        2.1.2 制备方法第22页
    2.2 测试表征第22-23页
        2.2.1 X射线衍射第22页
        2.2.2 红外光谱第22页
        2.2.3 电镜分析第22页
        2.2.4 热分析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27页
        2.3.1 高岭土的XRD衍射分析第23-24页
        2.3.2 超声时间对高岭土插层率的影响第24-25页
        2.3.3 插层剂对高岭土层间作用力的影响第25-26页
        2.3.4 高岭土的形态结构变化第26-27页
        2.3.5 插层剂对高岭土热稳定性的影响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高岭土对煤沥青的复合改性第29-41页
    3.1 实验部分第29页
        3.1.1 原料及试剂第29页
        3.1.2 制备方法第29页
    3.2 测试表征第29-31页
        3.2.1 软化点第29-30页
        3.2.2 针入度第30页
        3.2.3 延度第30页
        3.2.4 薄膜烘箱老化第30-31页
        3.2.5 红外光谱第31页
        3.2.6 热分析第3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3.3.1 高岭土掺量对延度及软化点的影响第31-32页
        3.3.2 高岭土掺量对针入度比及老化延度的影响第32-33页
        3.3.3 煤沥青老化前后的官能团变化第33-35页
        3.3.4 煤沥青老化机理分析第35-36页
        3.3.5 高岭土改性煤沥青的热重分析第36-39页
        3.3.6 高岭土改性煤沥青的DSC分析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石油沥青对煤沥青的改性第41-51页
    4.1 实验部分第41-42页
        4.1.1 原料及试剂第41页
        4.1.2 制备方法第41-42页
        4.1.3 测试方法第4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4.2.1 加热时间对煤沥青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4.2.2 温度对煤沥青软化点及延度的影响第43页
        4.2.3 石油沥青用量对煤沥青三指标的影响第43-44页
        4.2.4 石油沥青改性煤沥青的老化性能第44-45页
        4.2.5 石油沥青用量对煤沥青热稳定性的影响第45-47页
        4.2.6 综合改性煤沥青的性能第47-48页
    4.3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五章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成果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忻州云中河自驾车房车营地商业计划书
下一篇:SDCTS旅游公司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