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5-20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2 文献述评 | 第20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3 创新点 | 第2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2章 会计准则概述 | 第24-34页 |
2.1 相关会计理论 | 第24-28页 |
2.1.1 现代会计学分支 | 第24页 |
2.1.2 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学的关系 | 第24-25页 |
2.1.3 会计准则质量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2.2 会计准则发展概述 | 第28-33页 |
2.2.1 会计准则的源起 | 第28-29页 |
2.2.2 会计准则产生的根本原因 | 第29页 |
2.2.3 会计准则的普遍意义 | 第29-30页 |
2.2.4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及影响 | 第30-31页 |
2.2.5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 第31-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影响——案例揭示 | 第34-39页 |
3.1 案例公司及公司会计人员简介 | 第34-36页 |
3.1.1 案例公司简介 | 第34-35页 |
3.1.2 案例公司会计人员简介 | 第35-36页 |
3.2 案例公司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3.2.1 确认收入时存在的问题——多计主营业务收入 | 第36页 |
3.2.2 确认长期待摊费用时存在的问题——未剥离固定资产 | 第36-37页 |
3.3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状况较差所产生的影响——误导信息使用者 | 第37页 |
3.3.1 夸大主营业务收入——对经营实力的判断产生误导 | 第37页 |
3.3.2 漏报固定资产——对资源质量的判断产生误导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调查及分析 | 第39-61页 |
4.1 问卷调查 | 第39-55页 |
4.1.1 问卷设计 | 第39-42页 |
4.1.2 调查问卷发放及结果统计 | 第42-55页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4.2.1 调查对象的自我评估 | 第55-56页 |
4.2.2 调查结果评估 | 第56-59页 |
4.2.3 自评结果与调查结果比较 | 第59-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61-65页 |
5.1 会计准则执行者对准则执行情况过于乐观 | 第61页 |
5.2 会计人员普遍对会计工作的本质认识有较大偏差 | 第61-62页 |
5.3 关键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 | 第62页 |
5.4 会计人员对实务操作缺乏理解 | 第62-63页 |
5.5 缺乏对会计人员激励的环境 | 第63-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5-69页 |
6.1 重视实务引进的同时忽略了理论解读的重要性 | 第65-66页 |
6.2 会计教育的发展速度远低于会计准则引进的速度 | 第66-67页 |
6.3 会计职业团体发展迟缓 | 第67-68页 |
6.4 会计师事务所的外力作用未能发挥 | 第6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7章 解决《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69-72页 |
7.1 持续加强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学习和引进 | 第69页 |
7.2 将场景融入会计教育 | 第69-70页 |
7.3 推进会计职业团体建设 | 第70页 |
7.4 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平 | 第70页 |
7.5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 | 第70-71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2-73页 |
8.1 结论 | 第72页 |
8.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