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2.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 | 第19-20页 |
1.2.2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识别认定 | 第20-21页 |
1.2.3 内控重大缺陷修复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1.2.4 内控重大缺陷修复措施与效果 | 第22页 |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2-2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23-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3.3 创新点 | 第2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27-3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7-30页 |
2.1.1 公司治理 | 第27页 |
2.1.2 公司治理结构 | 第27-28页 |
2.1.3 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 | 第28-3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0-31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1页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31-32页 |
2.3 结构方程模型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公司治理对内控缺陷修复的影响与研究假设 | 第34-43页 |
3.1 董事会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修复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 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修复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 高管变更、激励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修复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研究假设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公司治理对内控重大缺陷修复的模型构建和修正 | 第43-57页 |
4.1 样本与变量选取 | 第43-46页 |
4.1.1 样本选取 | 第43页 |
4.1.2 变量度量 | 第43-46页 |
4.2 描述性统计 | 第46-53页 |
4.3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4.4 模型的识别与修正 | 第54-56页 |
4.4.1 模型的识别 | 第54页 |
4.4.2 模型的拟合检验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 第57-66页 |
5.1 实证结果 | 第57-59页 |
5.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3 实例验证 | 第60-62页 |
5.4 对策建议 | 第62-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文章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66-67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